美索不达米亚之一个重要的文明出现在苏美尔南部地区,靠近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交汇处,公元前 4000 年之前的某个时候,这里建立了几个城邦。
▲古代近东
这些城市在苏美尔人的统治下一直繁荣到公元前 2340 年左右。 我们不知道苏美尔人是谁; 学者们经常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习惯来确定人们之间的关系,但苏美尔语与任何其他已知语言都没有关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用楔形文字刻成的早期泥板,包括财产清单、国王名单和诗歌。
▲巴比伦买卖契约神庙外围上层,约公元前1750年,此契约清楚地显示了尖笔在软粘土上的印象
许多最早的发掘都集中在圣经中的苏美尔城市,例如乌尔(亚伯拉罕的出生地)和乌鲁克(圣经中的埃瑞克)。 除了建筑和写作之外,陶器、雕塑和浮雕艺术品也提供了有关苏美尔社会的信息。 对于苏美尔人来说,生命本身依赖于对神的崇拜,神控制着自然力量和现象,如天气和水、土地的肥力和天体的运动。 每个城市都有一位守护神,居民们都向他效忠和致敬。 这位神的凡人管理员是这座城市的统治者,他控制着在神庙中服务的大量行政人员。 由于城市土地的出产属于众神,神职人员负责为农民提供种子、牲畜和耕作工具。 他们建造灌溉系统,储存收成,然后分发给人们。 统一管理的食品生产过程使大多数人能够专注于其他行业。 反过来,他们将一部分劳动成果捐赠给寺庙。 (这种制度被称为神权社会主义。)寺庙是城市的建筑核心。 优质石材极其稀有,因此苏美尔人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是覆盖砂浆的泥砖。
▲摩洛哥埃本哈杜的泥砖城堡
▲摩洛哥埃本哈杜的泥砖
学者们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苏美尔神庙。 “矮人”神庙建在地面上,四个角通常面向经纬度的基本方向。 寺庙分为三部分:中间是一个纵向的长方形内殿,两侧各有一排房间,分别是行政用房、祭司区和储藏区。 “高”寺庙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只不过它们有一个高于地面的平台; 这些平台逐渐演变成低阶梯金字塔,称为宝塔寺()。 一些塔庙的名称——例如巴比伦的巴别塔,意思是“自建的庙宇,连接天地”——表明它们可能是作为桥梁或通往天堂的入口而建造的。 ,是祭司与上帝沟通的地方。 塔式神庙高约十二到十五米(例如瓦尔卡和乌尔的塔式神庙),起着与陵墓类似的作用。 对于苏美尔人来说,从平原升起的山脉具有神圣的地位。 宝塔使僧侣们接近神灵,水从塔中流向山谷。 它是洪水期间的避难所,象征着地球的生产力。 事实上,苏美尔母神被称为山之女士。 重要的是,高寺的高台使塔寺更加显眼。 美索不达米亚文献表明,观看的行为是至高无上的。 如果你看到一件物品并认为它适合你的喜好,上帝可能会怜悯制造者。 相反,建造者希望凡人惊叹于他们的创造。 最后,高庙可能还有政治因素:它通过视觉上展示祭司与城市其他人的区别来强调和巩固祭司的地位。 塔式神庙和神庙区在苏美尔城市中占主导地位。 公元前3500年左右,鲁克城(今瓦尔卡,圣经中的伊莱)通过剩余农产品的交换而繁荣崛起,成为苏美尔文化的中心。 这里的寺庙之一“白寺”,因砖块漆成白色而得名。 它可能是一座供奉苏美尔主神阿努神的寺庙。
▲塔寺上的“白庙”遗址,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伊拉克乌鲁克(瓦尔卡)
这座寺庙坐落在一座十二米高的土堆上,土堆是用古寺庙遗址的砖砌成的,这表明该遗址本身是神圣的。
▲塔寺“白庙”平面图
凹凸的砖结构清晰地勾勒出土丘的坡度。 一系列台阶和坡道围绕土丘逆时针上升,通向寺庙长长的北侧的入口。 这条迂回的通道是美索不达米亚寺庙建筑的独特之处(与埃及典型的中轴线通道形成鲜明对比),螺旋式的路径模拟了崇拜者上升到神域的过程。 公民还可以从三个方向见证祭司和酋长登上土丘的仪式——只有这个精英群体才能进入寺庙。 寺庙上层建筑的遗迹足以表明,在其中心有一个长方形的大厅,称为内殿,里面有一个阶梯式祭坛,周围是有许多扶壁的厚墙。
▲“白庙”内殿内部
▲“白庙”内殿内部
几个较小的房间位于内殿的两个长边上,形成了早期寺庙典型的整体三部分布局。 乌鲁克是传奇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故乡,史诗中描述了他的冒险经历。 根据史诗,吉尔伽美什建造了城墙和伊安娜神庙(伊南娜或伊斯塔尔)。 在艾安娜神庙地区,考古学家发现了几座神庙的墙壁上装饰有彩色石头或嵌入石膏中的彩色粘土锥体,形成马赛克图案。 史诗描述了艾安娜神庙闪闪发光的墙壁,称它们是用“窑烧砖”建造的。 据说吉尔伽美什把他的故事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证明了叙事艺术在苏美尔文化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从苏美尔城市的布局中可以发现,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各个城邦国家神庙中的主神象征着国家不朽的灵魂。 寺庙建筑群是一种城中城,巫师、文士、文员在这里从事日常的行政管理和商业活动。 当然,它还管理一切宗教事务。 可以说,神庙建筑是古代苏美尔文明的结晶,是两河流域城市的缩影。
参考资料乌尔: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一个城邦。 它由乌尔第三王朝的君主乌尔南穆 (Ur-Nammu) 创立,并于其子舒尔吉 () 在位期间竣工。 比较著名的城邦是乌鲁克。 和拉加什。 乌鲁克:是美索不达米亚西南部苏美尔古城的名称。 它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即今伊拉克境内。 早在远古时期,苏美尔人就在这里建立了文化,史称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3400年-公元前3100年)。 居民制造铜和陶器,建造巨大的塔形建筑,并创造图画文字,这成为后来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的萌芽。 后来,早期的乌鲁克城邦和宗教中心形成。 巴比伦:指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595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4000年前,人们在此建立国家和王国。 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最初是阿卡德城市。 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300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美索不达米亚”在圣经中被称为“示拿之地”,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因此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 这两条河流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这片平原上发展了世界上之一座城市,颁布了之一部法典,有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历等,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巴别塔: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十一章故事中人们建造的塔。 据该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建造一座高塔,希望通向天堂; 为了阻止人类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无法相互交流,所以计划失败了,人类从此四散。 。 这一事件为世界上不同语言和种族的出现提供了解释。 吉尔伽美什:卢加尔班达的儿子,乌鲁克第五位君主,统治于公元前27世纪左右。 他是著名古代文学《吉尔伽美什史诗》的主人公,被写为女神宁松的儿子。 在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吉尔伽美什是一位拥有超人力量的半神(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类,即他拥有神的智慧和力量,但没有神的寿命),建造城墙以保护人民免受外来攻击。 在图马重建了宁利尔女神的神庙,图马是尼普尔市的圣地。 伊南娜:一般指伊斯塔尔。 伊斯塔是巴比伦自然和丰收女神,也是爱情、生育和战争女神,有时也是维纳斯的象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49.艺术史|寺庙建筑在苏美尔文明中意味着什么?》发布于:2024-03-3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