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宇编剧、张艺谋执导的抗美援朝电影《最冷的枪》已获批,年底可能拍摄,明年底上映……备案公告显示,《最冷的枪》故事梗概: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手张大功枪法精良……美军倾注了全部心血。其努力除掉张大公。 面对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张大功不畏危险,与敌人周旋。 最后,他扭转了战局,击毙了敌方狙击手。

根据这个故事的梗概,战争时期了解我军的军迷都知道,“张大公”的原型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狙击王张桃芳! 从影片的重要情节来看,这可能是真实的:老英雄张与美军狙击手的对决!

几年前,央视根据老英雄的传奇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

那么,老英雄与美军狙击手在这场“狙击对抗”中使用了哪些武器呢? 由于电影尚未拍摄,无法作为参考。 我们只能根据老英雄的口述来推测。 据老英雄本人介绍,他刚参军时使用的是日本“明治38式步行枪”,也就是俗称的“38大盖”,以及缴获的美国“加兰德”步枪,当时用于进入朝鲜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子弹无法保证,加上我国从苏联购买了十多个师的装备来改进志愿军的武器,老英雄使用了莫辛-纳甘M1944步枪再次出现,并用这支步枪创造了用436发子弹杀死214名敌人的辉煌记录!

那么,美军狙击手在与老英雄张的对决中使用了什么样的武器呢? 根据老英雄的口述,对面的敌人使用的是带瞄准镜的大口径重机枪。

美军只有一把大口径机枪,就是著名的“勃朗宁M2”重机枪。 这把枪从一战服役到抗美援朝已经非常成熟了……

《拯救大兵瑞恩》中出现的狙击步枪也进入了朝鲜战争。

美军当时不是有专用的狙击步枪吗? 为什么要用重机枪当狙击枪呢? 这是因为美军意识到对面的中国士兵是一名顶尖的狙击手。 如果使用普通的狙击步枪,比如M1D、M1C,可能会有技术优势(美军肯定会检查/分析张桃芳射出的子弹头,以确认它是什么枪),但没有射程优势。 现有的狙击步枪即使配备光学瞄准镜,最多也只能有800米的精确射击距离。 这个距离并不能体现该枪在专家使用时的性能优势。

“加兰德”M1D狙击步枪,配备M84瞄准镜,这把枪在600码内(一码≈0.91米)表现非常出色,但超过700码精度就明显下降。

早在二战时期,美军为了获得远程优势,与德日狙击手保持距离,就开始在M2重机枪上安装大量瞄准镜步 *** 箱,利用M2机枪射程远的优势,笔直的弹道,威力强大的子弹,可在1200米的距离上进行狙击。 。

说实话,配备瞄准镜的M2在使用单发射击600米外的目标时,确实比狙击枪要好很多。 初速高,弹头重量受侧风影响小。 非常适合打狙击手……所以美国狙击手汉德就想用它来对付张桃芳。

不过,这一次,高手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拉大。 据张老英雄描述,双方距离在800米以内。 莫辛纳甘M1944步枪的劣势消失了,这就凸显了M2重机枪的劣势。 首先,消除了莫辛纳甘M1944步枪的缺点。 枪无法移动,三脚架重58.2公斤。 这样的重量,一个人不可能在阵地上来回移动,所以在对决的时候,张先生在两块巨石之间找到了……狙击战怕是被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非常危险!

其次,由于张先生使用的步枪重量较轻,且狙击点较多,M2重机枪无法使用单发射击。 在击中单个目标时没有距离优势的情况下(单发需要多发子弹才能发射),不建议使用单发狙击。 拉动一次枪栓会严重影响射速。)只能发射3至5次短连发或5至8次长连发,才能达到霰弹枪的效果。 只要一击12.7毫米子弹就够了!

问题在于,这种“盲目”射击方式击中目标的概率太低,而且重机枪在连续射击时振动较大,精度难以控制。 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像M2这样的自动武器可以连续射击5到8次。 50发子弹盒一口气用完,需要更换子弹盒。 熟练的射手也需要5秒的时间,这个暂停时间给了对方反击的机会!

总之,老英雄张桃芳用劣质装备消灭优势装备敌人,充分展示了他的技战术功底,可谓技高一筹之人的胆大妄为! 然而美军狙击手并没有因为装备的优势而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相反,他们暴露了自己的劣势,最终被杀。

战争就是这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压制敌人的劣势,就能取得胜利。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都扬长避短,展现出了轻步兵作战的巅峰水平! 体现了用劣质装备以现代装备战胜敌人的光辉典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与张桃芳的对决,美军狙击手用的是什么枪?为何我使用优势装备却遭到反击?》发布于:2024-03-2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