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一家定制您自己的媒体内容的顾问式新媒体公司
简介:在电影行业的细分市场中,游戏改编的电影是独特的领域之一。 选择高知名度的游戏IP的好处是会有大量忠实的游戏粉丝可能会为电影付费,但缺点也很明显。 游戏迷比普通大众更加挑剔。 此外,游戏中的人物、故事、设定也已经深入人心。 改编电影故事,让它看起来像电影,满足游戏迷的喜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至于游戏改编电影领域,烂片也不少。
然而,距离之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已经过去了20多年,仍然有游戏改编的电影。 这说明了游戏改编电影的商业潜力。 ACGx将过去20年分为三个阶段,为您讲述游戏改编电影市场。
游戏改编电影1.0时代——最火的游戏IP,拍最烂的游戏电影
1993年可以说是游戏改编电影的元年。 今年上映了两部电影,其中的焦点是《超级马里奥兄弟》。
NES(FC)打开了游戏电影改编的大门
震惊游戏界的“Atari Shock”事件之后,美国游戏机市场出现了一个机会之窗。 此时,任天堂计划将NES(即FC红白游戏机)打入美国市场。 NES在美国的销售一开始并不顺利。 由于雅达利事件而对游戏机失去信心的美国游戏玩家很难轻易接受另一款游戏机。
真正让NES在美国流行的是之一部《超级马里奥兄弟》。 由宫本茂于1985年开发。这款游戏在美国总共售出了4000万份,基本上每个NES玩家都拥有一份。 “超级马里奥兄弟。” NES 开创了美国游戏的新时代。
《超级马里奥世界》
1990年11月,超级任天堂发布,捆绑了马里奥系列的第四款游戏《超级马里奥世界》。 第二年,该游戏与超级任天堂一起在美国售出超过 1400 万份。
1993年,《超级马里奥兄弟》。 电影上映,投资4800万美元。 然而,即使参演的演员都获得了奥斯卡提名,玩家们也无法容忍一款充满童心的游戏居然被改编成科幻电影,其中甚至没有包括游戏中最著名的“栗子男孩”。
人物还原度太低,电影故事与游戏故事毫无关系。 唯一的联系就是主角的名字是一样的。 这一切都导致了这部利用当时最火爆的游戏专门为玩家制作的游戏电影的票房。 街上的售价仅为2092万美元。
20 世纪 90 年代是任天堂的鼎盛时期。 任天堂专注于与世嘉的游戏机竞争,不断推出新的游戏机和新的游戏软件。 将其IP拍成电影并不是该计划的一部分。 出售版权只能让任天堂赚到一笔小钱。 电影的成功或不成功都不会阻止玩家对《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的喜爱。
这部电影和两个主角之间也有一些联系
一部电影4800万美元的投资在1993年就已经很高了。这可能是因为电影公司认为游戏本身足够受欢迎,购买了任天堂游戏机的数千万游戏玩家都是潜在的电影观众。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一家不熟悉游戏的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游戏玩家看不懂的游戏电影,导致作品口碑出奇的差。 到目前为止,《超级马里奥兄弟》的评分。 在 IMDB 上只有 4,这是最差的之一。 这部作品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是失败的。
那一年的另一部游戏改编电影是《双截龙》。 这款游戏当年出现在街机和NES(FC)上,并没有《超级马里奥兄弟》那么出名。 电影的投资只有780万美元,最终票房也只有234万美元。 虽然这款游戏的人物非常有趣,而且设定上有美国人喜爱的李小龙和跆拳道的影子。
动作游戏电影改编初获市场认可
前两部游戏改编电影的失败并没有阻止电影公司继续朝这个方向前进。 1994年的《街头霸王》和1995年的《真人快打》可以说是两部比较成功的电影。
《真人快打》电影中的特效在当时就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街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但在90年代初的美国,FTG(格斗游戏)的兴起重新定义了街机游戏的内涵。 这一时期,《街头霸王》和SNK的《拳皇》成为主导街机游戏(前者深受美国玩家喜爱,后者风靡亚洲)。 与此同时,其他公司也制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例如《真人快打》、NAMCO《铁拳》等。
1994年环球影业发行的《街头霸王》电影,投资3500万美元,北美票房3342万美元,全球票房9942万美元,IMDB 3.7。
1995年狮门影业发行的《真人快打》电影投资2000万美元,北美票房7045万美元,全球票房1.2219亿美元,IMDB 5.8。
这两部电影有很多共同点。
1、入选的游戏IP均为当时的顶级作品。
2、格斗游戏改编为格斗电影。 20世纪90年代是好莱坞功夫片最火爆的时期。
3、两部电影的投资金额都不算太高,发行方都是好莱坞知名公司,最终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
我们来看看两部电影的区别。
1、《街头霸王》的IMDB只有3.7。 尽管由尚格·云顿主演,但电影的情节单薄,除了简单的肉搏战之外,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2.《真人快打》的IMDB为5.8。 和《街头霸王》一样,它以打斗场面为主。 但由于人物造型、场景和动作的高度还原,更加忠实于原作,让游戏迷们看得热血沸腾。 当时,连续两周保持北美票房冠军也说明它也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这款鲜红色 *** 版的春丽由温明娜饰演,她后来在《神盾局特工》中饰演梅特工一角
游戏改编的电影有着与热门电影完全不同的特点,那就是粉丝决定口碑,路人决定票房。 从这两部电影可以看出,由于选择的游戏IP类型恰好迎合了当时整体电影市场的趋势,即使《街头霸王》的IMDB只有3.7,但仍然获得了近亿的票房收入。办公室。 《真人快打》不仅满足了市场主流电影风格,而且对原著的还原度很高,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 电影公司趁着热度继续拍摄的1997年《真人快打2》就没那么幸运了。 与之一部相比,它更加注重战斗,情节的描写也较弱。 因此,即使投资预算从之一部的2000万增加到同样由狮门影业发布的3000万,最终的全球票房也只有5138万,而IMDB是3.6。 2009年的《街头霸王2》同样惨败。
新线影业斥资500万美元从华纳兄弟手中夺取了《龙与地下城》的发行权,不幸的是,该片也遭遇了票房失败。
什么样的IP更受欢迎,什么样的电影更容易赚钱,但最终的票房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拍摄公司和发行公司的影响。 当时拍摄此类电影的电影公司大多是二三线好莱坞,一线电影公司不屑于拍摄游戏电影。 这主要是因为那个时代的游戏玩家大多是未成年人,并不是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媒体舆论对游戏的看法不积极; 把游戏改编成电影很不容易(看看《超级马里奥兄弟》就知道了),一不小心就毁了名声,还赔了钱。
这些原因导致了近20年来制作了很多游戏改编电影,但只有部分电影能够登陆影院。 大多是裹着游戏IP外壳,以录像带或DVD形式发行的B级电影。
回到游戏公司,20世纪90年代的游戏公司都沉浸在游戏研发的世界里。 他们想做的就是开发出好游戏,打败竞争对手,获得更多游戏玩家的认可。 自然,他们最终不会关心自己的产品。 IP制作的电影将如何被游戏迷评价? 即使在2000年之后的10年里,游戏公司也不太在意自家IP改编的电影的口碑。 近年来流行的泛娱乐潮流是当时的游戏公司万万没有想到的。
最后,对于当时的游戏玩家来说,游戏和游戏电影其实是相互独立的。 游戏改编的电影仅作为游戏的附属品而存在。 甚至可以说对于玩家来说只是一道快餐。 味道好不好,只影响吃饭的胃口。
这种情况直到2001年电影《古墓丽影》出现后才得到改变。好莱坞电影公司学会了聪明,选择顶级IP而不是更符合电影市场主流类型的游戏IP。 然而,对于当时不懂游戏、只想跳进这个坑的一大批电影公司来说,把已经深入人心的游戏搬上银幕,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们接连失败,现在看来也是情有可原。 之中。
在经历了几次失败之后,一些电影公司终于制作出了仍然可以观看的游戏电影。 游戏玩家也可以感叹:游戏改编的电影不再是狗屎了。
游戏改编电影2.0时代——套路有了,但电影仍不被游戏玩家接受
这个时期是从2001年《古墓丽影》电影上映开始的,现阶段游戏改编电影不再拘泥于顶级IP,而是紧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流类型。
新一代游戏机带来游戏人口激增
2000年以来,新一代游戏机PS2、NGC和Xbox相继发布,游戏的图形得到了显着的改进。 尤其是更先发布的PS2。 2001年《最终幻想10》作为PS2独占游戏发售时,玩家们纷纷表示这不是游戏,而是CG电影! 这款游戏机从发布到停产用了近12年的时间。 ,全球销量突破1.5亿台。
PS2独占《最终幻想10》年度大作
新世纪“三大主机”的出现,不仅让游戏机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游戏画面发生了质的改变。 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画面精美的3D游戏。 玩家不再面对简单的 2D 或“假”3D 图形游戏。
这种变化与3D电影的出现给观影者带来的生理刺激无异。 新一代游戏机进入了更多家庭,销量也猛增。 游戏人群快速增长,游戏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视野。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知名游戏,如《真三国无双》、《毁灭战士》、《使命召唤》、《鬼泣》等; 《最终幻想》、《寂静岭》、《生化危机》、《合金装备》、《细胞分裂》、《GTA》续作等多部系列作品在新一代游戏上得到了彻底的重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游戏机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很多经久不衰的系列游戏粉丝的年龄范围也从80后延伸到90后、00后。
游戏人口激增导致游戏电影数量增加
2000年以后,每年都有一两部游戏改编的电影进入影院。 从2001年开始,可以说是游戏改编电影的2.0时代。 这一时期拍摄的游戏电影有以下特点。
每年都会有游戏电影上映或以录像带和DVD形式发行。 与2000年之前相比,电影数量增加了一倍。
改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电视主机游戏上的知名作品。 包括《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死亡战士》、《杀手47》等。 这些作品的类型符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类型:动作片、科幻片、惊悚片等。
虽然烂片依然是能够进入影院的游戏电影中的主流,但也不乏收视率比较高的作品。
如果不懂游戏,就拍不出一部过得去的游戏电影。
这期间出现了几部令人称道的作品:《古墓丽影》、《生化危机》、《寂静岭》和《杀手47》。
部分游戏电影改编信息一览/ACGx列表
这些电影均由美国知名电影发行公司发行。 与其他二三线电影公司拍摄发行的游戏改编电影相比,《生化危机》等电影在院线和排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每个系列都有其独特的原因使这些电影在最差的游戏电影中脱颖而出。
此前有影评人评价:安吉丽娜朱莉为影片加分不少
《古墓丽影》是当时派拉蒙的大制作,投资1.15亿美元,由安吉丽娜·朱莉主演,西蒙·韦斯特执导,拍摄地点包括柬埔寨吴哥窟和冰岛。 女性主角的游戏首次出现在电影银幕上。 不仅游戏迷喜欢,大众也爱看 *** 妹拉伸成36D造型,上天上地。 最终的票房也不错。
《生化危机》电影明显是导演对妻子的 *** 裸的爱
《生化危机》迄今为止一共拍了五部电影。 每部影片的投资都在增加,票房也在节节攀升,尽管IMDB在逐渐下滑。 这五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同一个人——保罗·安德森。 他还是游戏改编电影1.0时代《真人快打1》的导演。 他在执导游戏改编电影方面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五部电影之所以都票房成功,成为游戏改编电影的代表作,是因为保罗·安德森和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是夫妻。 导演为了让自己的妻子受欢迎,也是煞费苦心。 的。
《寂静岭》对游戏的还原度如此之高,粉丝看完后表示还想玩游戏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IMDB评分更高的《寂静岭》。 其导演克里斯托弗·甘斯是一位铁杆游戏玩家,编剧罗杰·艾弗里也是《寂静岭》的忠实游戏迷。 ,他们利用游戏的主要剧情进行了重新创作,使其结构和语言更加符合电影的表现手法。 因此,游戏迷在电影中看到了准确的人物造型,场景和环境也高度忠实于原作。 这部电影最终获得了游戏电影史上更高的IMDB评分。 随后,《寂静岭2》的导演和编剧都发生了变化。 虽然是3D版本,但剧情被粉丝诟病也是在所难免的。
之一场比赛的相对成功并不能保护第二场比赛。 《寂静岭2》、《古墓丽影2》和《杀手:代号47》都失败了。 尽管派拉蒙继续大力投资《古墓丽影2》,但剧情却无法通过游戏迷的考验。 而《杀手:代号47》则更换了主角。 游戏迷说上一代的光头更圆了……本来是想趁着之一部的火爆推出第二部继续赚钱。 没想到,这些续集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变成了失败。
即使潜在观影人数增加,这部电影仍然可能会失败。 究其原因,与制作团队有很大关系——如果导演和剪辑都不懂电影,怎么能拍出游戏迷爱看的电影呢?
21世纪的前10年,好莱坞的主要编剧和导演都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 他们从来没有沉浸在游戏环境中。 他们制作的电影在游戏IP的还原上自然达不到粉丝们的水准。 需要。 此外,由于好莱坞在漫画、游戏等亚文化方面遵循“去原创化”的不成文规则,电影公司仍然将游戏IP当作外壳,按照好莱坞的成功套路拍摄电影。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最终的结果就是将电影的剧情改成与游戏无关,即使对于票房相对不错的《生化危机》系列来说也是如此。
与1.0时期的游戏改编电影相比,2.0时期的特征更加明显。 所选择的游戏类型不仅契合当下好莱坞商业电影类型,还汇聚了当红明星和知名导演,采用超越1.0时期的特效杀手代号47第二部,再加上大规模的宣传,只要电影能带来感官上的满足,刺激观众,迎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平。 即使游戏迷不付费,也总会有大量观众付费。
《最终幻想:灵魂深处》
这一时期的游戏公司仍然向好莱坞电影公司出售版权。 即使让烂片之王乌维·波尔来拍摄,游戏公司也没有太多抱怨。 游戏电影一直以游戏迷为主要观众群体。 但游戏公司和电影公司各行其是,并没有体现游戏人口红利在电影市场的优势。 比如《最终幻想:》一度差点破产。 《灵魂深处》就是游戏公司因为游戏成功后自信膨胀、不懂电影而做出的失败例子。
这种情况直到漫威漫画电影系列的上映,游戏公司和电影公司才终于开始关注电影带来的IP商业价值的增加。 游戏公司正式进军电影市场,或许会改变以往游戏改编电影给玩家和大众留下的不良印象,带来游戏在电影市场的人口红利的巨大爆发。
游戏改编电影3.0——从IP到IP包装,泛娱乐给电影行业盈利模式带来改变
2008年,漫威构建的电影宇宙一炮而红。
漫威发行的电影不仅没有破坏原作,还在人物选角、剧情等各方面进行了重新包装和升级。 英雄们出现在银幕上之后,变得更加酷了。 最终,漫画迷们被这部电影说服了。
依托其金融家迪士尼,漫威推出的电影不仅在宣传发行上取得了绝对优势,在全球票房上也取得了绝对胜利。 迪士尼集团通过其各种成熟的渠道,为漫威打造了从电影到动画、到游戏、到衍生品的完整产业链。 不仅为全世界带来了漫威粉丝,也扩大了漫威英雄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钢铁侠》电影的成功扭转了漫威的命运
漫威的成功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体现。 其通过多个文化领域运营IP,实现IP全产业链运营。 在这些各个文化领域中,影视相对于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拥有最广泛的受众,IP的影响力扩大最快。 继漫威之后,游戏公司也进军影视市场。
国外大型游戏公司纷纷涉足电影行业
2016年,《愤怒的小鸟》《魔兽争霸》上映,12月《刺客信条》上映。
早在2011年,育碧就成立了育碧影业,投资1.25亿美元拍摄迈克尔·法斯宾德、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的《刺客信条》。 电影制片人纽已经把《刺客信条2》提上了日程。 与此同时,汤姆·哈迪主演的《细胞分裂》也在拍摄中。 在育碧的规划中,《看门狗》、《孤岛惊魂》、《疯狂兔子》将是下一阶段将被改编成电影的IP。
《刺客信条》电影定于 2016 年 12 月 21 日上映
2015年,动视暴雪在嘉年华上宣布成立暴雪影视工作室。 之一个电影项目将是《使命召唤》,之一部动画电视剧将是《宝贝龙学院》。 当然,玩家们更期待的是《暗黑破坏神》、《星际争霸》等经典IP的电影版。
除了育碧和暴雪两家超级游戏公司外,“老牌”任天堂也表示将独立制作电影。 目前尚未公布将首先使用哪个IP。
此外,索尼影业还将自家游戏公司的《神秘海域》等知名游戏IP项目改编成电影。
当然,我们也听说《俄罗斯方块》、《水果忍者》、《我的世界》等知名顶级游戏IP将被改编成电影。
拥有多个顶级游戏IP的大型游戏公司纷纷成立电影公司,让玩家看到了游戏改编电影的新时代的到来。
1、顶级游戏公司拥有的巨额现金流可以让他们100%投资,保证他们对电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2、游戏公司将主导编剧、导演、演员等关键角色来决定电影的走向,尽量从各个方面保留游戏的精髓,让游戏迷满意。
3、虽然钱不是大问题,但游戏公司还是会和传统电影公司合作。 毕竟,在拍摄、发行、宣传方面,传统电影公司更胜一筹。
游戏改编电影的先天优势在于超级游戏IP的热度先行,电影在未播之前就能火爆。 游戏IP的火爆带来了话题性和一大批潜在观影粉丝。 由于电影尚未上映,因此可以在游戏粉丝中引起足够的热议,从而影响路人观看电影。 电影的上映可以扩大IP的影响力,延续游戏IP的热度。
至少,育碧希望通过电影,能够为后续的游戏续作赢得更多的游戏迷,比如电影上映后不久即将推出的《刺客信条7》游戏。 不过,电影支持游戏的前提是电影能够被游戏迷认可。 尤其是游戏公司主导的游戏电影,玩家对电影的期待会比以前更高。
游戏公司涉足电影行业。 他们制作游戏的经验能否带动游戏改编电影的成功,目前还不得而知。 毕竟,Rovio和暴雪并没有过多干涉他们两部电影的拍摄。 他们是真正的游戏公司。 主演电影,12月的《刺客信条》还是要看的。 不过,从今年已经上映的两部游戏电影来看,即使电影票房不是特别好,授权+衍生品还是能让版权方赚到不少钱。
游戏电影授权及衍生品,玩家买单
《愤怒的小鸟》全球票房3.278亿美元,基本收回1.6亿美元投资; 由于北美票房惨淡,《魔兽》全球票房必须达到4亿美元才能避免亏损。 截至上周末,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为4.12亿。 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基本上不会亏钱,但也不会赚很多钱,但它们的授权周边却赚了很多钱。
随着电影的上映,快消品牌借助《愤怒的小鸟》和《魔兽争霸》的热度,让Rovio和传奇影业真正靠授权赚了大钱。
在《愤怒的小鸟》电影上映前,Rovio声称,今年之一季度,公司已凭借电影授权实现盈利。
对于《魔兽争霸》来说,据说国内衍生品的销售额可能已经突破了5亿元,而这些外设早在电影上映前两个月就被大量粉丝预购。 当然,如果算上淘宝上所有与《魔兽世界》相关的“热门”外设,销量可能会翻一倍、三倍。
《魔兽争霸》毁灭之锤1:6模型
美国电影公司有两个特点是中国电影公司一直想学却学不到的。
开发电影增值产品,如与品牌授权影像、推出衍生品等。美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只占收入的30%,70%是授权和衍生品。 在中国,95%的电影收入来自票房和片前广告。
建立公司自有品牌代表作并形成大系列,如派拉蒙的《变形金刚》、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盗》、米高梅的《007》等。 在中国能称为系列的只有《喜羊羊》、《熊熊》和《小时代》。 不过,这些系列的影响力远不如外国系列电影。
回顾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已经成为资本运作的筹码。 电影不是为观众拍的,而是为资本拍的。 这使得电影公司即使手里有优秀的IP也很难拍出好电影。 把IP变成系列电影给粉丝看更是不可能。
但国内游戏公司如果将其游戏IP拍成电影,凭借游戏IP多年积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电影在授权和衍生品方面的空白。 另一方面,游戏公司能否做出一部令游戏迷满意的好电影? 这取决于游戏公司制作的电影是服务游戏迷还是大众。
国内游戏公司已经行动起来
在国内,虽然游戏公司进入影视行业较早,比如分别成立了麒麟影业和完美世界影业的麒麟游戏和完美世界,但他们投资的影视作品与自己的IP无关。自己的游戏公司。
直到2012年,腾讯提出了泛娱乐的概念。 一时间,各大游戏公司纷纷投身游戏以外的娱乐产业,利用影视扩大自家IP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到游戏公司的关注。 企鹅影业、网易影业、游族影业、蓝港影业、巨人影业等国内一线游戏公司都纷纷投资这波泛娱乐热潮。
ACGx即将拍摄/制作的国产游戏IP名单
能够称得上超级IP的游戏其实并不多。 考虑到运营年限、营收等方面,《地下城与勇士》、《新西游2》、《梦幻西游》、《征途》四个IP堪称超级IP。
部分IP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比如《摇滚王国》不仅有动画片、舞台剧,还推出了4部大电影; 《梦幻西游》有舞台剧和2部动画片; 《古剑奇谭》还有同名电视剧。
剧情薄弱、主角不明的游戏IP会被改编成影视剧,比如腾讯的《QQ飞车》、《天天酷跑》、《QQ热舞》、巨人网络的《球球大战》等。
2013年《梦幻西游》首部CG宣传片发布
从这张桌子看,将游戏适应电影是一个链接,该链接是在闭环过程中创建泛娱乐行业的链接,该链接使用中国游戏公司的游戏IP来创建泛娱乐行业。
网络游戏与单机游戏不同。 随着运营年的增加和扩展包的数量的增加,在线游戏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将变得越来越模糊(“魔兽世界”也是如此)。
此外,在线游戏很难拥有独特的主角。
关于这两点,根据中国在线游戏IP的自由度改编的电影,国内玩家不需要像外国玩家那样高的恢复程度。 该游戏公司与一家传统的电影和电视公司合作,该公司精通中国电影和电视剧。 随着超级游戏IP +著名的新鲜演员的结合,只要特殊效果不超过50美分,我相信玩家仍然会购买这个情感帐户。
但是,这些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只是主要游戏公司的泛娱乐行业的一小部分。 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电影和电视作品,该作品是根据游戏公司领导的非游戏IPS进行的。 例如,腾讯图片将适应动画IP“我的名字是bai ”,阿里巴巴图片将改编小说IP“荒野”和一些原始IPS等。在拍摄并进入市场后,这些电影和电视作品,将向大众用户介绍IP的游戏化。
在文化产业极为发展的外国,如何使用游戏知识? 外国游戏公司和电影公司正在细分电影市场,并为游戏的电影改编构成某些规则。 在中国,尽管有点晚,但具有汉语特征的规则也很快就建立了 - 游戏玩家是观众,观众是游戏玩家。 在中国游戏公司的眼中,这是电影市场上游戏的人口红利。
但是,唯一的问题是,外国游戏公司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能创建大量顶级游戏IP,然后才慢慢探索游戏适应电影的新行业。 当涉及中国游戏公司时,可能不需要几年。 可以办到。
来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距离之一部游戏被改编成电影已经过去了20年。 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布于:2024-03-2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