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通过汉语重叠词概念与英语概念的对比分析,@EFG?=H=;A(重复I重叠),重叠词中文按功能分类。 根据重叠成分的不同对重叠形式的英语单词进行分类,从新的视角和层次审视中英文重叠词的异同,找到传达目的语之美的方式。 关键词:重叠形式; 重叠词 I 重叠词; 双音; 重叠韵; 之一个和最后一个辅音重叠; 拟声词; 模仿。 分类号:2&#'J 文献识别码:.(文章号:&""&LM"#M(!""#)"$L""# &L"$ 一、引言 近年来,英语与英语之间的比较研究汉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语言、语法、词汇、句法、文化等方面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英汉比较论文和专着。有些比较分析可能有失偏颇,或者没有太大的研究和现实意义,以陈宏伟主编的《汉英翻译基础》一书为例,针对中英重叠词做比较分析:“重叠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即两个音、形、义相同的词重叠使用,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英语中的重叠较少,而大部分是象声词,如PFPP?@(沸腾声)等,也有少量口语中的呼应词,如H?Q@@。 显然,作者把中文重词现象的概念应用到了英文重词现象上。 ,而英语词汇研究中并没有与重叠I词相对应的概念。 常见的是 D@EFG?=H=;A 和 D@G@H=H=;A。
并且 /;ATNAU=H=;ADV.GG?=@E/=ATF=BH=B 对 D@EFG?=H=;A 重叠发表了评论:BV?P?@,N;DGR@N @中文和D@EFG?=H=;A的重叠在概念上并不完全一一对应。 因此,仅对汉英重叠词进行比较分析意义不大,但在词的重叠词形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却有共同的比较基础。 沉小龙教授对汉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形态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也存在概念上的歧义。 例如:“首先,重叠词法往往与语法意义相关联,如果只是为了修辞需要而重复实词,就不能说是重叠词法。” 显然,他排除了修辞格中的重叠形态,而许多修辞学专着中也包含了修辞格重叠的现象。 李国南的《英汉修辞格比较研究》多处提到了这一现象。 遗憾的是,他对重叠现象的分析分散在重复、拟声等章节中。 鉴于目前概念上的误区和缺乏系统分析,有必要对中英词汇重叠现象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现实意义。 2.汉语词汇重叠现象分析汉语属于汉藏语系(8=A;9=P@HAWN=?V)。 汉字使用方字,单音节词占很大比例。 因此,字层面的重复就成为汉语重复的一大特征。 “复我”一词历史悠久,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古老的修辞方法。 可以追溯到《国风》和《诗经》。 比如用“夭夭”“嶯误”“灾灾”来描写自然场景细腻曲折的情感和特征,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汉语词语的重叠形式在现代汉语特别是口语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种叠字结构有二字形和三字形,也),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有四字格。 作为一个词,重叠的形式代表了特定概念的含义。 语音形式是固定的,一般不能自由分离(仅偶尔插入一些固定词,如:一、出、里、来、去,如:看一看、走来走去等)。 关于汉语词汇的重叠形式,沉小龙教授在《论汉语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一文中已有较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分别讨论不同的功能: (1)直接象声词(!"#$%"& 汉语词汇中有一些重叠词用来直接模拟自然声音:钟声、钟声、笑声、水声,如:丁铃铃、叮当、叮当、叮当、哈哈、哈哈、哈哈、咕噜、咕噜、咕噜、泼溅、嗖嗖、咕噜。汉语重叠象声词的丰富程度不如英语象声词丰富,但汉语中也有一些极其丰富的重叠词和重叠词用于间接模仿拟声词。(二)间接拟声词(.,/)(0%"&'()$%*)+),#%)————模仿最常见的方式用重叠词来模仿汉语,重叠词有“仿色”、“仿味”、“仿形”、“仿形”等。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五色》中描述汉语的有:他说:“诗人感受事物,产生无穷无尽的联系……所以,桃花的灼灼之鲜,似柳的样子,日出的阴郁,湿漉漉的桃花。”雨和雪。 ,黄鸟追逐的滋滋声,草虫的滋滋声。
常见的仿重叠词示例如下:绿色、金色、红色、黑色、雪白、红色; 辛、辣、香、臭、甘; 圆、细、乱、直、短、肥; 微笑的、粘糊糊的、整洁的、质朴的、肮脏的。 通过模仿汉语叠字233、2233或2323的结构模式,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添了音韵之美。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多余的词语具有强调感情、突出思想的功能。 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委婉、轻微的含义,如:(4)出主意、故意把脸弄脏。 (3)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汉语动词没有英语词形变化那样的“时”变化,但可以用重叠的词形变化表达各种语法概念。 4、汉语表达“暂时”意义的动词可以通过重叠表达“暂时”意义“短暂”和“轻微”的意思,如动词“煮”的重叠形式,“煮”的意思是“煮一点” ”汉英服装分类词汇,类似的含义包括“发送”和“躲避”。 动作的简短也能产生“try”的语法意义,例如“说服、测试”。 这类单叠动词后面往往可以加“看”字,进一步说明了其尝试的意思。 从动作的细微处,也能产生“委婉”的语气,特别是在祈使句中,可以表达说话者对动作委婉、真诚的态度。比较以下两组结构:(5)——“我请求”你。" "("67,85。动词重叠式22表示“完整”的概念。例如中间嵌入“了”字,就变成“22”。这种重叠形式常表示动作或行为状态已经结束,表示动词的“完整”方面,如“想一想”、“触摸它”。
@的语法意义,表示引起变化的连续概念,不仅表示一个动态的延续,还表示这个动态所面临的变化。 比较:(@)他想呀想,终于想起了自己刚才说的话。*?)98?*,%(0=#(%BB&D,汉语中表达“经常”的概念动词重叠的情况并不罕见书面语和口语,如“抄抄写”、“绊倒”、“吹、吹、打、打”等,这种重叠形式表示动作频繁出现。(1)他(老螃蟹)走着这不仅丰富了汉语,也给理解和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读者和译者仔细了解其使用场合、语境、搭配等诸多因素,才能真正掌握其含义,三、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分析:汉语是一种方形文字的语言,字形大小均匀、对称,字与词的重叠可以直接产生视觉效果。但英文是拼音文字(%BJ(#&')0),无法产生汉字重叠的视觉效果。 影响。 而且,不同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美的法则,他们按照自己推崇的美的法则从语音系统开始构建了自己的语言系统。 4&,)05+3(,'&'('6%,而重音相同的音节则强调。并置的情况很少见。以上两个原因导致英语词汇中重叠词较少,但重叠词较多音素和语素层面,英语词汇重叠形式的运用还可以渲染气氛,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鉴于英语单词重叠形式的特殊性,本文重点根据不同重叠形式进行分析: (1)完全重叠(()*!+%&% 完全重叠也称为单词重叠。如引言中所述本文作者:与中文丰富多彩的重叠词和重叠词相比,英语中的重叠词和重叠词较少,对于重叠词,使用“3!”%0,并用连字符分隔两个音节词,重叠词以单音节词为主,像(+%7%,(+%7%,)这样的双音节词重叠的情况极为罕见。在短语层面,也可以看到单词重叠,但两个词之间需要#0-9等虚词连接成分。《英语成语分类词典》仅列出:;由完全相同的词组成的成语('-%0&'(#+ &",) .5"(完全)等,这也说明了英语的形态特征与汉语的重叠结构完全不同。 语素重叠和音素重叠都属于部分重叠(!#,&'#+,%-.!+'(#&')0)。 同源重复意味着它是一种语素重叠。 :语素重叠是利用同源词和词缀的变化,巧妙地选择词语,创造出有意义、俏皮、有趣的艺术效果。 莎士比亚就是运用这个比喻的高手:(=)…)7%,%*)7%@ 看到别人改变就改变方向,看到人改变就改变方向,爱情就不是真爱。你看到有人动了。 另一个例子:(;)A#0!,)!) 4%4,B)- -'4!)4%4@ 人们制定计划,上帝让事情发生。
例子中(;),!,)!)4%和-'4!)4%同源,它们的共同根是8!)4%,意思是放置或放置; 这两个词是相反的,并且它们的发音和拼写有部分重复。 它们在语义上是相关的,并且具有谐音作用,相辅相成。 类似的例子还有: D.音素重叠 音素重叠现象在英语修辞中更为突出。 主要有三种类型:(+)4%&)5%&"%,@ 两个 9 -#4"'05F#0@" "Hudi" Dan,精力充沛,沿着车道狂奔。(杜鹃鸣叫) ,5.,5+%(咕噜声),&#&&))英语中多余的韵律,“3*%”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紧密相连的词以同一音素结尾,其中包括元音和辅音两者的一致,比如#&(砰砰敲门)等,在短语层面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汉语重复词与英语词汇重叠现象对比分析.pdf》发布于:2024-03-2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