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中国婚礼都是骗局。
一定有一对夫妇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 这场婚礼不仅要浪漫西方婚礼流程,还要有复杂的仪式来承载他们的审慎,要有丰富的内涵来表达他们的期盼,所以“中式婚礼”往往成为人们喜爱的选择。
婚礼当天,他们驱车穿过车水马龙的街区,手牵着手隔着火盆,穿着精美的衣服,在大厅里互相拜拜,在欢呼声中被送进洞房。 他们非常高兴,表示终于举办了一场纯粹正宗的中式婚礼。 至少,婚庆公司向他们保证,这样的婚礼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躺在床上,疲惫不堪。 这场婚礼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连费用都让他们皱起了眉头。 但幸运的是,事情终于结束了。 他们恪守中华习俗,弘扬传统文化。 尽管事后没有人关心是否存在真正的“中式婚礼”。
没有真正的中式婚礼
如今婚庆公司在策划“中式婚礼”时,常常将其称为“汉唐婚礼”。 整个过程以“六礼”为蓝本,包括受礼、问名、受礼、受邀、请约、亲自迎宾六个步骤。 这是周代就已经建立的礼制。 但即使古人非常重视婚礼的宗法价值,他们也未必总是遵守“六礼”。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子大婚,不设六礼中的“迎亲”仪式; 隋唐以后,太子大婚开始实行“亲迎”。 宋代的官员和贵族虽然仍行六礼,但百姓觉得六礼繁琐,只行四礼。 南宋朱熹写《朱熹家礼》时,为了简洁,将六礼合为三礼,与现代求婚、订婚、结婚三部曲相似。
光绪皇帝结婚照
三礼其实非常“正宗”,因为纵观元明清三朝,朝廷颁布的“士民婚礼”都是以“朱熹家礼”为蓝本的。 但大多数官员仍严格按照古礼举行“六礼”。 体现了官员与平民的阶级差别。 在礼法森严、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下,普通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财力举办礼法规定的豪华婚礼。 换句话说,今天花重金举办“中式婚礼”的人,如果让他们“穿越”回汉唐,可能就没有资格履行“六礼”了。
而且,在儒家文化传统中,婚礼应该是严肃、庄严的,所以会冷漠,几乎不人道,主要是没有音乐或祝贺。 唐代有规矩:“婚堂乐乐,公私处花烛,皆禁”。 现在的婚庆公司喜欢抬花轿玩耍,殊不知这已经打破了古老的规矩。
现代“中式婚礼”中“扎包子”的习俗也是如此。 宋代流行情侣取一段头发编成辫子,称“发结情侣”。 但实际上,士大夫们看不起这种风俗,认为它是“淫秽卑鄙之物”,必须消除。
在士大夫看来,所谓古礼经书本质上是强调婚礼在“合二姓、侍奉宗庙、传宗接代”方面的重大意义,以及参与婚礼的严肃性。代表父母处理和主持家庭事务。 因此,他们对婚俗中过度应酬的倾向十分警惕。 但现代夫妇可能不会渴望一场过于严肃的婚礼。
更何况,过去“六礼”所包含的仪式,实际上包括了结婚的整个过程。 现代,新人迎娶新娘后举行的婚礼称为婚礼。 如果真的按照唐朝的标准,两个人还没有经过媒人。 “未经授权”向某人介绍恋爱,已经是违反礼仪的行为了。
无论现代人如何定义“中式婚礼”,标准都是王公将臣。 锣鼓声中,富贵人家炫耀财力。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婚礼仪式往往会变得更加简单。 民俗学家发现,与20世纪80年代的婚礼相比,“明显的变化是订婚前男女之间的介绍、相识过程更加复杂,婚礼仪式也大大简化”。 然而,“婚宴太奢侈了,婚宴成了婚礼的重头戏。”
这并不奇怪。 在研究了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的婚礼仪式后,李银河发现婚礼本身就存在明显的阶级差异。 工薪阶层家庭尽管经济拮据,常常借钱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而知识阶层举办盛大婚礼的压力要小得多。 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比知识分子阶级更看重与亲友的交往。 他们生活中的社交资源较少,因此需要更多的人际资源。
如果真要说普通人的“中式婚礼”,摆设酒席、新人一一认识亲朋好友、长辈,才是人际交往中最“中国”、最有用的环节。 。 另一个有用的事情可能是向会员收钱。
文明呼唤下的新式婚礼
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婚礼程序大部分不是来自清朝之前,而是来自民国时期。 “五四”一代或许没有想到,他们所反对的旧式婚礼在一百年后又重新流行起来。
由于仪式繁琐、费用高昂,而且年轻人没有自 *** ,旧式婚礼被视为封建遗风。 面对外敌入侵,它成为国力衰落的原因和象征。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胡适、蔡元培、李大钊等人大力宣扬婚姻自主、爱情自由的思想。 胡适认为,夫妻双方首先必须有“精神上的结合”,然后才能“肉体上的婚姻”。 因此,“六礼”中的大部分仪式已经不再有用,因为人们的婚姻不再需要完全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也获得了其更为现代的意义。 。
据1917年《北京海关调查报告》记载,一场文明婚礼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新婚夫妇一起乘车穿过街道,来到稍有装饰的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 主礼人和见证人将主持婚礼并介绍新人。 丈夫和妻子,并指挥音乐。 两人互相行礼,然后向主礼人和婚礼司仪鞠躬,新人致辞,宾客致贺词,最后招待宾客。 整个过程只用了半天时间。 有时也唱“文明歌”来代替吹奏、打击乐器。
1930年,民国报刊专门撰文解释结婚戒指/中文《今日妇女》
戒指不再是各种复杂的聘礼和嫁妆,而是成为双方平等爱情的信物和盟约的誓言。 民国以来,已有大量文章介绍戒指的含义以及如何选择。 1940年,当一位读者写信给《裸体》杂志询问“你为什么戴结婚戒指?”时,编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习惯”,他并不认为金戒指是必要的,因为买不起金、铜、铁的可以用,因为这是婚姻平等的象征。
如今,人们也喜欢在婚礼上质问新人或父母“说几句话”。 有时还特意邀请领导、嘉宾发言。 这些习惯也是从民国时期传来的。 当时,邀请名人、绅士主持或致辞是文明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习俗最早是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积极倡导的。 他提出了“以演讲代替婚礼”的想法。
无论是传统的中式婚礼还是西方的教堂婚礼,都没有在婚礼上致辞的习俗。 蔡元培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中国的首创,当然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式”。 但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一举措会给后人贡献这么多的故事或八卦。 最著名的就是在徐志摩的婚礼上,新婚夫妇被证婚人梁启超骂得全身 *** 。 我们还从肖红的婚礼致词中得知,她“与端木蕻凉没有任何恋爱史”。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越来越多的政治婚礼取代了文明婚礼,人们结婚时不再交换戒指,而是举起小红书“牵手革命道路”,领导人的讲话、新人的演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是向父母鞠躬变成了向领袖画像鞠躬,唱文明歌曲变成了唱“大海与舵手同行”。
当然,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积极推行新式婚礼,当时的国民 *** 也推动了改善家庭习俗的“新生活运动”,甚至提倡和举办“集体婚礼”。 如今,大学庆祝校庆时,喜欢邀请很多毕业生新人参加集体婚礼。 这也是我从民国学到的。
可以说,通过文化和政治两股力量,文明婚礼迅速成为中国婚礼的主流,并为近一百年的婚礼定下了基调。 这种婚礼如此普遍,以至于今天的人们根本不会称其为“民国式”。
市场影响下的婚礼流程
人会变,婚礼也会变。 如果硬要追求某种固定形式的婚礼,那么这种婚礼根本不存在。 事实上,现代社会“婚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的观念也是由此产生的。
我们发现,婚礼从一开始就不是两个人爱情的象征。 但婚礼在当时很重要,因为它是礼仪的一部分。 它不仅具有强调阶级地位的作用,而且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力。 经过一系列的婚礼,人们承认这是合法的婚姻。 就是“明媒妁嫁”。 如今,一些农村仍然有这样的习惯:不管有没有结婚证,只要端上酒,就算结婚了。
故自唐至清,“六礼备之,谓之聘,六礼不备之,谓之行”。 六礼中最重要的是“纳正”,即订婚、男家送彩礼、缔结婚约。 如果没有这一步,婚姻就被视为无效。 但到了现代,情况已不再如此。 国民 *** 时期,订婚不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婚姻的自 *** 也从父母转移到当事人手中。 正式签发的结婚证书成为婚姻合法性的证明。
当婚礼失去了法律效力后,慢慢的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变得越来越简单和经济。 但20世纪80年代自由市场兴起后,迅速兴起的婚礼市场再次将其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再重要”的仪式。
2002年,中华网报道了这样一场“真正的中国现代婚礼”——“由一辆林肯豪华轿车领头的10辆奔驰车队停在北京长安街一家豪华酒店前,鲜花盛开。 、气球和……雕像装饰着车队,新婚夫妇走下豪华轿车,很快就被摄影师、相机和欢呼的人群包围。”
典型的现代婚礼最初是由婚庆公司组织的。 婚庆服务业涵盖美容、珠宝、摄影、餐饮、酒店、地产、旅游、汽车、保险、家具等多个行业,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链。 2009年,我国首部《婚庆服务》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使婚庆行业日趋正规化、专业化。
自2009年以来,中国每年登记结婚的人数都超过1000万对。 中国婚博会行业调查中心的普查报告显示,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5%的新人计划聘请婚庆公司策划婚礼,78.7%的新人计划聘请婚庆公司策划婚礼。计划他们的婚礼。 %的人会在餐厅举办婚宴,36.8%的人想为新娘购买婚纱,67.7%的人会安排蜜月旅行。 在本市举办婚礼平均花费6.26万元。
婚礼车队。图/中国 *** 图片网
本来,改革开放后,婚礼不再受到节俭管理法规和政治要求的限制。 年轻人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个性举办婚礼了。 他们在婚礼上加入了父母想要的中式风格,也加入了自己喜欢的西方元素。 简而言之,就是喜欢。 然而,在婚庆行业的判断下,这些却成了“四异”的异类。
看似私人的爱情和婚姻问题变成了阶级地位的展示。 据BBC 2011年报道,中国婚庆产业总价值超过800亿美元。 婚礼的花费并没有因为中产阶级的壮大而下降。 中国夫妇只能在婚礼上扮演热情消费者的角色。 在杂志、 *** 和婚庆公司的推动下,一场“豪华婚礼”已经成为每个人尤其是女性的“梦想”。
“中式婚礼”正好顺应了复古潮流。 在山东德州,这样一场“正规的中式婚礼”至少要花1.5万元,包括持火盆、骑马鞍、拜门神、撒金银等。 这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这些习俗需要夫妻俩花时间学习,所以筹划一场“西式”婚礼最多需要7天,而筹划一场“中式”婚礼至少需要两个月。
由于步骤多、流程复杂,这种婚礼对司仪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司仪的价格比普通司仪高出一倍。 另外,准备轿子、轿夫、蜡烛、书桌等道具的费用也增加了成本。 这样的“中式婚礼”花费至少是普通婚礼的两倍。
既然如此中国化,配乐也必须使用中国音乐。 2018年春节期间,浙江杭州一对情侣结束了异地恋,给自己办了一场“中式婚礼”留作纪念。 他们演奏的婚礼进行曲是杨晨刚演唱的《嫁狗》——“只要你对我忠诚,我就没有别的要求,我愿意‘嫁鸡随鸡,嫁人’”一只狗并跟随狗'。”
都说这也是“中式婚礼”,你能怎么办。
参考:
[1]龙萍萍. 唐宋婚姻的传承与演变[D]. 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杨毅. “恢复礼仪”还是“从俗”:宋代家庭礼仪中的婚礼略论[J]. 民俗研究,2016,(2):51-58。 DOI:10.3969/j.issn.1002-4360.2016 .02.008。
[3] 韩春雨. 从明代到近代汉族婚礼服饰600年的变迁[D]. 北京服装学院, 2008. DOI: 10.7666/d..
[4]徐华波. 近代江南地区传统婚礼的继承与变迁[J]. 江苏社会科学,2016,(1):243-248。 DOI:10.3969/j.issn.1003-8671.2016.01.031。
[5]夏秋. 推陈出新:民国婚礼事迹[J]. 教师博览会:文摘版,2017(10):29-31。
[6] 刘鹤. 民国初年婚姻习俗的变迁[J]. 山海经:故事,2016(8)。
[7]曲彦斌. 中国婚礼仪式简史[J]. 民俗研究,2000(2):75-88。
[8] 李永强,刘志红,苏学宇,等。 婚庆服务与管理市场研究报告[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4):89-91。
[8] 黄河. 北京市婚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内蒙古大学,201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中式婚礼,当地大型庙会》发布于:2024-03-2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