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妈妈出席记者会(图片来源:朝日 *** )

近日,日本媒体网络几乎被“一名年轻漂亮的日本员工因无法忍受长时间加班而于圣诞节当天自杀”的 *** 占据。 24岁的东京大学毕业生高桥因在日本电通公司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 日本劳动标准监督机构认定高桥的自杀属于工伤。 引起了日本全国的广泛关注。

高桥母亲7日召开记者会表示,“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工作,希望过劳死的情况不再发生”。 同日,日本 *** 发布首份《防止过劳死对策白皮书》显示,2015年,日本发生“过劳死”案件96起,其中包括未遂“过劳死”案件93起。

日本广告巨头电通的“黑暗”

据悉,高桥自杀前每月加班超过105小时。 根据他的推特内容,他之前甚至在工作场所被欺负过。

高桥推特账户

高桥的推特(2015)记录了她生前所经历的事情

10月13日,我休息日加班制作材料,被骂偷懒。 身心俱疲……

10月14日,我除了睡觉什么都不想做。

现在已经是10月21日凌晨四点了。 我的身体感觉很不舒服,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很难坚持下去。 我好累!

11月3日,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为了工作而活着,还是为了工作而活着。

11月5日,我遇到公司要求我周末必须上班。 我真的很想死。

11月10日,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加班,生怕失眠了。

11月12日,每当我想到要更加努力的时候,我很快就倒下了。 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11月18日,每天早上我根本不想起床,也无法消失或隐藏。

12月9日,我根本不想工作,每天最多睡2个小时。

12月17日,当我在去世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遗书时,我就在想抄送给谁最合适。

12月20日,我被男上司调侃女人没力气。 这种嘲笑我已经忍到极限了! 沮丧!

12月25日,自杀。

事实上,高桥茉莉并不是日本之一个因“过劳死”而自杀的电通员工。 1991年,公司二年级男员工大岛一郎因长时间工作而自杀。 当时死者家属提起诉讼,更高法院判决该公司承担责任。 当时,电通表示正在对大岛一郎事件进行反思,将彻底进行劳动管理和健康管理,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然而20多年后,悲剧再次发生……这一次,电通除了发布公告称“将严肃对待这一事件”外,并未发表任何评论。

日本激烈的加班文化

从加班到半夜的办公室传统,到“过劳死”一词,日本“工作到死”的加班文化是臭名昭著的。 早出晚归的勤劳工薪阶层被视为日本经济和社会的象征。 日本企业的“工作狂文化”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20世纪7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的日本男性数量猛增,“勤奋的工薪阶层”成为经济成功的典范。

日本人爱加班,这也反映出整个国家和个人内心深处的危机感。 由于“岛屿性格”,日本民众危机感强烈,对未来充满悲观和焦虑。 再加上长期的经济衰退,很多日本员工担心保不住工作,不得不加班加点来证明自己对公司的价值。

日本人爱加班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日本正面临人口增长停滞甚至萎缩的困境。 近年来,日本人口下降,由于出生率低和反移民情绪,劳动力短缺。 一些行业因用工短缺,不得不让员工加班。

“过劳死”事件频发困扰日本企业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的“过劳死”问题已经困扰日本社会30多年。 日本 *** 2016年10月7日通过的首部《防止过劳死亡对策白皮书》提到,根据厚生劳动省对1万家企业的2万名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正式员工2015年每月加班超过80次。小时工公司占23%。 其中,32.8%的受访员工认为自己累积的疲劳程度“非常高”或“非常高”; 45.6%的受访者认为“睡眠时间不够”。 《白皮书》还显示,“过劳死”等工伤认定存在诸多困难。 厚生劳动省2015年仅确认了93起过劳自杀事件,其中包括自杀未遂事件。警察厅和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因工作问题自杀的人数为2,159起。

《日本经济 *** 》认为,解决“过劳死”问题,需要改革按工作时间确定报酬的制度,更加注重劳动效率和成果。 日本议会正在讨论“工作方式改革”,鼓励企业让员工通过在家工作和灵活工作来平衡工作和生活。

尽管近年来日本 *** 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日本“过劳自杀”事件仍呈现增多趋势。 因此,抑制“过劳自杀”的发生,除了 *** 的大力监管外,企业还需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的工人。 。

可怕的职场抑郁症

日本2016年自杀白皮书显示,尽管2015年自 *** 数比上年减少了1402人,但总数仍高达24025人。

抑郁症是日本工作场所日益严重的问题。 日本职场抑郁症的上升尤其令人担忧,因为据称情绪障碍与自杀之间经常存在联系。 日本是世界上自杀率更高的国家之一。 据警方统计,近13年来日本每年都有超过3万人自杀。 日本的自杀率是美国的2.5倍,英国的3.5倍。

工作场所的压力是抑郁症的一个主要原因。 超负荷的工作量、作息不规律、巨大的工作压力都可能导致抑郁症。 自杀前,高桥在推特上向母亲和朋友抱怨自己睡眠不足,每天只能睡2小时。 他甚至说:“再这样下去,我就会忘记死亡。” “如果我死了,我会更快乐。” 酒吧。”

中国职场过劳死:一首歌唱出加班狗的心声

虽然“过劳死”现象最早起源于日本,但如今中国的上班族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过劳死”正在一步步逼近。 日前,一首描写中国年轻人加班之痛的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有网友兴奋地评论说,这首歌刺激了上班族的神经,脆弱的心已经被掏空了。 空虚不过是心灵的呼喊和身体的泪水。

事实上,近年来,“过劳死”案例时不时地进入公众视野。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劳动强度过大而导致的死亡。 是指“在非生理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正常的工作规律、生活规律被破坏,疲劳在体内积累,转入过劳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加重动脉硬化,导致致命。” ”

今年国庆期间,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在公司IPO前夕突然去世。 令人悲哀的是,致力于互联网医疗的他却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于2016年6月29日19时40分左右突然晕倒在北京地铁六号线往潞城方向的呼家楼站站台上,随后失去知觉。 据同事介绍,金波“工作很努力,经常熬夜”。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有人认为,针对过劳导致的猝死,不仅需要从制度设计、机制保障、社会监督等方面全面完善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体系,而且还需要在法律上认真规范加班行为。 然而,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体制外还是体制内,加班似乎都是“家常便饭”。

然而,在期待法律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的同时,每个职场人也应该更加善待自己圣诞美女,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诱发疾病。 应根据预防医学专家的建议,采取预防过劳死亡的相关措施,包括:遵循生物钟; 加强三餐营养; 学习积极休息; 定期体检; 善于劳逸结合; 坚持合理锻炼; 保持心情舒畅等

推荐

本微信帐号内容为人民网日文版独家内容。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圣诞美女 【事件】日本24岁东京大学毕业生过劳自杀背后的“凶手”》发布于:2024-03-2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