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21日电 沧桑变了白裤瑶:告别贫困

新华社记者 潘强 雷家兴

一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李明强就起床,和几名工人一起去朋友家盖房子。 这一天,他能挣七十、八十块钱,这并不是很多钱。 但他不仅可以陪伴孩子,还可以照顾生病的妻子。

李明强是白裤瑶,他的新家位于广西南丹县巴乌社区安置点。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男子穿及膝白裤而得名。 他们是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民族。 白裤窑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南丹县人口4.2万人。 “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万人。

近年来,广西累计投资13.7亿元,建设三个集中安置点。 许多白裤瑶人告别了山里的茅草屋,开始了新的生活。

2017年11月,记者来到李明强尚未搬迁的老家。 在泥墙瓦瓦的房子里,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21英寸的彩电。 天气寒冷,3 个小孩穿着凉鞋。

很多白裤瑶人和李明强一样,仍然住着木屋或土坯房。

和李明强一样,家乡李湖瑶族乡董家村各里屯的何文兵也感慨地回忆起自己的过往生活。 “孩子们从老家步行到学校要花三四个小时,很多人干脆停止学习、辍学回家。”何文兵说。

南丹县委书记魏永山表示,为了帮助包括白裤瑶在内的贫困群众斩断“贫困之根”,2017年6月,南丹县启动了总投资13.7亿元的里湖建设项目。王上、巴 魏社区、巴屋瑶村共建有集中安置点3个,居住白裤瑶族2471户、约13500人。

如今,安置点内有2400多栋具有民俗风情的建筑。 外墙绘有铜鼓、瑶王印、牛角等白裤瑶元素图案。 安置点还将配备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很多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原来只有60%,现在已经超过90%。

“现在,孩子们20分钟就能步行到学校,也习惯了用液化气、电饭锅做饭,烧柴火也越来越少了。” 李明强说道。

现在何文兵在自家一楼开了一家食堂。 食堂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支付。 他还开展了电子商务服务业务。 村里的快递包裹逐渐增多,生活更加富裕。

南丹县与贵州接壤,拥有自己的旅游资源。 此外,安置点距离贵州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小七孔风景区不到50公里。 旅游业是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南丹县格雅斯谷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莫敬斌表示,预计到2020年昔日回想,景区年收入将达到1亿元,员工月均收入3500元,将带动1万多名白裤瑶陷入贫困。 人民将实现小康。 (超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沧桑变白裤瑶:告别贫困》发布于:2024-03-2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