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假期里和朋友聚会,看到朋友们玩得很开心,你会有什么感受?
可能有人觉得低俗,但是喜欢的人却觉得很好玩!
一位入坑7年的知乎玩家@紫风搞笑tv:
现在我已经到了3076级了。从之一级手动沿着藤蔓滑动手机到3076级需要3英尺18英寸。我自豪吗?还是有点尴尬!
你觉得这个游戏很无聊吗? 但总有一群人玩得很开心!
他们可以以 3 颗星完成所有关卡,只是为了让一根藤蔓上的所有水果都有一种颜色 (shai)。
听着游戏中甜蜜的夸奖“”、“”、“奖励时间”,你根本停不下来。
01
什么是“罪恶的 *** ”
有人说玩消消乐的人素质低,但X-chan认为这是一个笑话。
想一想,你是否经常做以下事情?
例如,
熬夜看电视剧,即使明天还要上班,也要赶更新,然后第二天就带着熊猫眼后悔、自责;
立下减肥旗号,看到蛋糕就说“咬一口就行”天天 *** 影视,,然后罪孽深重地吃掉整块;
还躲在卫生间打游戏,打完一场又一场,告诉自己停下来,却停不下来;
读一些无聊的低俗小说,一边骂一边激情;
我刷抖音,看一些搞笑但没有内涵的笑话。 虽然我知道很无聊,但我还是很喜欢看;
在享受幸福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放纵”感到愧疚。
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罪恶感的快乐”。
该术语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媒体行业,指的是特定的媒体使用情况,例如在工作时间观看肥皂剧、阅读言情小说或浏览在线垃圾邮件。
心理学研究人员“部分”遵循媒体对“内疚 *** ”的定义:
一切给人们带来暂时快乐,但从长远来看没有任何好处,甚至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都属于罪恶感 *** 的范畴。
这种快乐的主要心理特征包括:
02
罪恶感 *** 的来源
研究发现,决定人们是否经历负面情绪的是他们对幸福的感知。
那些给我们带来“内疚 *** ”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对该行为所产生的“ *** ”存在“偏见”。
来源1:二元大脑
我们认为这种快乐是“无用”、“低级”、“不好”、“得不到实际反馈”,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内疚快乐”。
除了常见于“食物”和“欲望”之外,“罪恶感”最常与“文化和艺术”联系在一起。
只有受二元思维束缚的头脑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需要选边站队。
幸福感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孩子来说,“解决数学题的快乐”和“吃冰淇淋的快乐”是一样的,他们不会因为某种快乐而感到内疚。
只是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逐渐顺应社会期望,对幸福划定界限,对幸福进行分类和限制,以致“罪恶感的快乐”无处不在。
来源2:自我认同认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负罪感也源于个人未能 *** 诱惑和自我控制。
换句话说,我们认为陶醉于这种快乐是一种不守纪律的行为,是无法抗拒诱惑的表现。 这种认知来源于自我认同的偏差、现实与理想的偏差、现实与社会的偏差。
比如,你想减肥,立个flag,但没能抵挡住美食的诱惑。 然后你的情绪就会在内疚和享受之间来回拉扯。 当欲望占据上风时,你会感到内疚并责备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这是为了将自我认同等同于你所设置的旗帜。
但是,吃一顿好饭=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食物是多么大的罪恶啊!
03
幸福是无罪的
(一)世俗功利主义让我们可以给文化贴上标签
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今天,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文化进行排序,声称“某种文化”是高端、高雅的,而“另一种文化”则是低级、庸俗的。
还需要基于审美偏好和思想需求,有目的地限制、打压甚至禁止对方。
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比如一些文学作品。
会有“上九流”和“下九流”。 如果说“上层人”是“阳春白雪”,那么“下层人”就是“下里巴人”。
然而,“优雅”与“流行”之间的界限往往是模糊和模糊的,两者经常被借用、推广和改造。 即使是前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在后一个时代也会变得“高雅”。
比如当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清朝时期就是“禁书”,甚至被一些人称为“ *** ”书。
再比如,在中国,以前的“古龙体”、“金庸体”、“琼瑶体”、“知音体”更是被一些“专家”所鄙视,认为这样“流行”的东西没有营养。 但这并不能阻止市场的热销,大家都看得兴奋不已。
再说说影视作品吧。
有一部由著名导演贾樟柯、宁浩主演的科幻电影《地球上最后一个导演》。 片中两人以戏谑的方式调侃影视作品,引人深思。
贾樟柯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如《小武》、《站台》、《三峡好人》、《江湖儿女》等,但国内市场却只能是一般; 而宁浩的电影《疯狂的石头》系列、《极乐》、《无人区》等,虽然国际知名度不如贾导,但票房却达到了数十亿,让贾导疯狂,羡慕。
那么,我们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排名吗?
你能说得奖的就是高水平,没获奖的就是低水平吗?
如果硬要给作品分级,那么那些在市场上爆火、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电影也得分级吗?
如果你浏览豆瓣电影,你可以看到:
喜剧影视作品,评分9分的代表作,大部分都很简单。 都是世俗的“低级享乐”,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喜剧经典。
比如《汤姆和杰瑞》里,总是一个在追,一个在逃避。 动画中最幸福的一幕不就是汤姆被杰瑞捉弄吗? 而汤姆则被挤压成各种奇怪的形状。
但它们有什么意义吗?
《憨豆先生》在任何选秀中的得分均为 9.6 分。 是高端的吗? 粗略判断,就是喜剧演员到处眨眼、出丑。
但这根本不妨碍我们观赏的乐趣!
(2) 幸福没有高低
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认为,幸福没有高低之分。
边沁有句名言:“针灸(一种游戏)和诗歌一样好,只要快乐的程度是相等的。”
这句话也可以说,只要幸福总量相等,《王者荣耀》就和《去看画展》一样好,或者说,只要幸福总量相等,《王者荣耀》就和《去看画展》一样好。 《快乐消消乐》不亚于《莎士比亚戏剧》。
幸福的总量是多少?
可以理解为“幸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简单来说,就是它能让人幸福的时间长短以及带来的幸福总量。
边沁认为,只要你觉得懒惰的乐趣比努力工作的乐趣更持久、更强烈,那么懒惰就是好的。
因此,幸福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幸福总量不同。
例如:对于A来说,玩游戏的幸福值=90、喝奶茶=20,而B则恰恰相反。 他和周杰伦一样热爱奶茶,但对玩游戏一点兴趣也没有,体验不到任何乐趣。
所以“高级”和“低级”本质上是同一件事。
04
如何摆脱快乐内疚
幸福是无罪的!
有害的是我们要面对这些快乐所带来的罪恶感。
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内疚时,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就会下降。
研究人员选择了三种类型的任务:愉快任务、中性任务和厌恶任务,并要求受试者对参与任务的时间进行排序。
结果显示,内疚量表得分高的人更有可能立即完成“令人愉快的任务”,而把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令人厌恶的任务”留在最后完成。
例如,如果我们在减肥过程中忍不住吃了一块蛋糕,我们就会感到内疚。
这种负罪感会进一步降低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导致“继续吃下一块”(愉悦任务),而不是“把这块蛋糕放到明天吃”(平均任务)。
那么,如何消除这种负罪感呢?
心理学家艾利斯在理性情绪治疗中提出了ABC模型:正是我们经常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导致我们遭受情绪困扰。
在情绪的ABC理论中: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对这些事件的某种信念、意见或解释;
C代表由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
我们想改变C,但A是无辜的,B是有罪的。 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B。
例如,每当你因沉迷于这种享乐而陷入自责时:
“天哪,我又吃这么多了,完全没有自制力”;
“昨晚又熬夜了,看的小说一点营养都没有”;
“没人玩这么无聊的游戏,我太弱智了”;
您可以尝试自我意识并改变您对这些事件的信念(ABC 模型中的 B):
“吃就吃吧,反正我的胃很开心,不代表我没有自制力”;
“你说小说没有营养,但我喜欢看小说,这就够了。”
“没人能定义一款游戏是否有趣,只要我玩得开心”
因此,调整我们的认知,重新定义幸福,我们就不会被“罪恶感”绑架。
虽然幸福不高也不低,但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一直沉迷其中。 “罪恶感的 *** ”会降低我们的自制力,消耗我们自己的能量。
那么你的幸福能力指数是多少呢? 你的内在小孩几岁了? 来做一下下面的【心理年龄】测试,看看你有多幸福~【测试免费】
在[ X]小程序中找到以下测试
写在最后
在提倡文化多样性的今天,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喜欢谈论“品味”的人:
“你其实觉得这首歌很好听。”
“你居然玩这么低级的游戏。”
“你居然在看这么无聊的电影。”
正如毛姆所说:“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和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总想冲出去出风头的聪明才智。”
所以,就让那些人追求自己的“高端”品味吧!
而我们只想拥有纯粹的快乐!
:
——————
[1]季“罪”的前世今生——兼论文本秩序的与否[j],2016,38(6):63-68。 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6.06.00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天天 *** 影视, 有罪的 *** ,我的大脑时不时地渴望一点“精神垃圾”》发布于:2024-03-2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