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230 320这三个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意义。 但对于发挥实力的人来说,意义就不同了。 这是力量举深蹲、卧推和硬拉的三个结果。 从数据来看,应该是高阶高手的成果。 但小编今天面对的并不是身材魁梧的身材,而是一位体重73公斤、身材匀称的时尚青年。 他的五官很标准,高鼻梁,眼睛明亮,声音很有磁性,皮肤是很健康的小麦色,发型很新潮,手链精致简约,体现了男人的本色。一个各方面都很帅气的男人。 如果不是观察他突出的斜方肌和微微露出衣服外的粗壮前臂,你会以为他只是一个潮流男。 但他是台湾的黄龙兴,举重界著名的世界冠军。 320、230、320是他在世界举重锦标赛三个项目(带器械)中的更好成绩(单位公斤)。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黄龙兴和谢宗廷是台湾的两位男子举重世界冠军。 他们两人在华夏实力界非常有名。 毕竟近年来在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的ipf(国际举重联合会)举重世锦赛上抢占一杯羹并不容易,而且还是中国人,这给举重界带来了希望在中国大陆,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他是如何成长的,平时如何训练,如何避免受伤,如何选拔人才,台湾是什么样的运动机制,世界举重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这些对于举重来说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在中国大陆。 和启发,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小编借黄龙兴带队参加2013年12月28日香港无装备卧推卧推国际邀请赛的机会,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事实上,2012年12月10日,黄龙兴参加了当时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无器械举重邀请赛。 当时,台湾亚洲举重冠军赵健雄担任教练兼领队。 装备比赛得分为220,170,290(注意,ipf无装备比赛中没有护膝带、护肘带和助推带)。 由于即将参加世锦赛,他没有发挥出全力,第三次举重就放弃了。 不过,这个成绩足以让他获得本届比赛的更佳运动员,也让内地运动员见识到了世界举重更先进的技术。 当时小编就想采访他,可惜时间太短。 这次黄龙兴愉快地答应了采访,这让小编着实兴奋又期待。
比赛结束第二天一早,小编按照约定的时间前往黄龙兴的客房进行了专访。 黄龙兴热情接待了我们。 台湾队刚刚参加香港徒手卧推国际邀请赛前的选拔赛。 连续参加比赛他们非常疲惫,本次比赛的成绩受到了影响。 但实力还是有的。 台湾队四名选手参赛,夺得四枚金牌。 74公斤级公开组之一名黄龙兴,成绩为170公斤。 青年组83公斤级之一名尤希,成绩为140公斤,再获两杆。 女子金牌方面,这三位年轻人都是黄老师的弟子。 值得一提的是,黄氏弟子张又熙参加2013年IPF世锦赛青少年组(19岁)公开组比赛并进入决赛。 最终获得83公斤级公开组第七名、硬拉组第二名(325.5公斤)。 另一位女弟子年仅17岁,体重51公斤,能硬拉170公斤。 确实,伟大的老师造就伟大的弟子。
从谈话中我得知,黄龙兴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举重。 由于受伤,不再适合举重,他转而从事举重。 经过三四年的练习,他获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冠军。 他不断进步并赢得了世青赛冠军。 获得世锦赛和世运会公开组冠军。 他最难忘的比赛是世锦赛上他硬拉之一个280公斤。 当时很轻松,杠铃放下后弹起来,砸烂了脚趾。 但黄仍强忍疼痛,坚持完成最后两次举重,最终夺得冠军。 看着他不以为然的说说笑笑,小编不禁心中惊叹:真是铁汉啊。 对于备受争议的种族优越问题,黄很看淡,认为不是很重要。 关键是要从科学训练入手。 我原本以为台湾的体育制度很好,可以给业余运动员提供很多支持。 事实上,这并不完全正确。 台湾 *** 只会为通过选拔赛的选手提供经济支持。 当然,世界冠军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但台湾受到这样的待遇,举重界只有黄龙兴和谢宗廷待遇不佳。 其他举重运动员面临的 *** 支持与内地运动员类似。
在人才选拔方面,台湾也面临着和大陆一样的情况,而且情况不太好。 很多有潜力的孩子不愿意练习。 过去选拔人才都是看爆发力和速度,考验的是立定跳远和短跑。 黄本人在立定跳远比赛中也达到了3.08米。 但现在人才稀缺,条件就放宽了。 通常选择来自健身房或学校。 作为一所学校的体育老师,黄某选择了当时最调皮、最顽皮的孩子张又喜。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张勇获得了台湾青少年组的之一名。 。 台湾健身房里的健美运动员大多和大陆的一样。 只喜欢卧推(很多人看,包括女生,很有成就感),很少做腿部练习。 这些人如果练举重的话,很容易进步,但必须有方法。 循序渐进地引导,不要强行灌输。 在健身房选拔运动员时男子举重85,一开始非常简单。 要求新人空杠蹲下不晃动,说明他的协调性、平衡性、灵活性都很好。 如果他在教了两次技术点后能明白教练的意思,说明他的理解力很好,他可以接受。 。
对于如何成长为世界冠军,黄老师非常郑重地表示,一定要打牢基础,不能着急,否则很多成绩都会付之东流。 基本功和技术是最重要的,就像盖高楼一样。 很多人观看专家的比赛训练视频和训练计划,盲目模仿,结果基本失败。 步骤应该是先练习基本技术,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逐步微调技术。
内地举重界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每年都有很多比赛。 内地的比赛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不是IPF会员,也没有IPF国际裁判,很多赛事组织者都学习过IPF规则,但大多对国际规则不是很了解,执行起来也不严格。 因此,有很多比赛。 问题,比如国内比赛号称无装备比赛,但基本都用护膝。 有些运动员甚至使用两条带子。 膝盖像粽子一样绑着。 许多运动员的下蹲幅度明显低于IPF规则要求的髋关节。 对接头的要求非常高。 黄认为,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 对于国内举重未来的发展,黄老师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向心力,从现有运动员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然后逐步普及。 黄认为,大陆举重运动员普遍力量大于技术,而国际顶级举重运动员都是力量和技术兼具的,就像举重一样。 黄建议,在训练或者组织比赛时,应该使用ipf国际比赛规则,尽快与国际规则接轨。 特别注意范围是否符合标准。 比如深蹲幅度如果只是短了几厘米,那么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努力。 当然,一开始你会失去一些力量数据,但未来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
台湾举重界的训练非常传统。 它没有使用琳琅满目的新装备,而是使用最简单的杠铃,却坚守着举重的本质。 黄老师思想很开放,不抱有“我是世界冠军、我是老板”的观念,谁技术更好我就向谁学习。 2013年世锦赛上,由于受伤,他的硬拉遇到了困难,所以他让徒弟张又熙来做。 他的教练。 对此小编非常佩服。 我们三人必须受过我老师的名训,并从他们身上充分体验到。
最让小编惊讶的是黄对杠铃的尊重。 他们永远不会跨过杠铃。 如果新人或者学徒跨过杠铃,就会受到师傅的严厉惩罚。 他认为杠铃是最值得尊敬的伙伴,是有灵性的。 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它。 训练的时候如果用力的话是没有用的。 它也会发脾气,不理你。 你必须温柔地对待它。 ,通常他们会对杠铃进行擦拭、抛光和上油。 这让小编非常羞愧。 过去,国内的资深举重专家也提到杠铃杆有灵性,但他们没有重视。 我以后会注意的。
小编顺便提到了黄的弟子张又熙。 黄老师对自己的宝贝弟子很有信心。 如果他在未来三四年内磨练自己的技术,补强自己的弱点,张将成为世界顶级选手。
他们的生活主要集中在训练和比赛上。 师徒俩都很帅,但是没时间谈女朋友。 他们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对自己要求严格。 外人可能觉得生活无趣,但他们相信只有忍受孤独才能有所收获。 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获得了很多乐趣,同时在世界各地结识了许多热爱力量的朋友。
培训中的很多问题,在黄老师的解答下顿时恍然大悟。 我们请黄先生现场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很多技术问题并进行了纠正。当去采访的助理(也是举重运动员)问他深蹲技术时,黄明确指出他的深蹲技术存在很大问题。 他很幸运,以前他的手臂没有骨折(事实上,运动员深蹲到210公斤时,我的手臂疼得感觉要爆炸了)。 建议改进原有的技术,比如用扫帚棍加强肩膀的灵活性等。
他们的训练周期也是围绕比赛来规划的。 比赛结束后将休息一周。 他们通常每周训练四次。 有时他们训练一天,休息一天。 有时他们训练两天,休息两天。 如果之一天的重量较重,第二天的重量就会较轻。 他们在休息日根本不做任何训练以进行恢复,但他们训练了一天。 体积很大,需要三个多小时,强度也很高。 有些运动员也想和他们一起训练,但一个小时后他们就受不了强度而投降了。 奇怪的是,他们很少做有氧运动,也许是因为训练足够,吃多少体重都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基本上不担心减肥。 在营养恢复方面,他们通常在训练后补充蛋白粉和肌酸,每周进行 *** 和水疗,并在训练后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小编看到他们的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小音响。
硬拉是黄的强项。 对于硬拉的技术问题,黄提出了这样的概念:硬拉不是拉,而是支撑,因为上半身主要是支撑,并不主动发力。 他建议不要经常练习线上拉体,而是在赛前几周偶尔练习一下,因为线上拉体的张力很大,容易受伤,而且很难恢复。 。 他认为硬拉还需要强壮的上半身,这样才能支撑大重量。
关于比赛装备的使用,我得到的答案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 他们通常不会在训练时使用这些设备,只会在比赛前两周使用。 这是为了避免对装备的依赖,影响真实实力的成长。
助理询问史密斯机是否可以作为训练器械。 黄的回答是绝对不用,无论是作为主训还是辅助训练。 因为史密斯机不能提供举重运动员所需的大量力量。
对于三项举重项目的技术问题,黄说,没有完美的项目,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增幅不同,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微调。
黄先生非常看好举重运动在内地的发展。 通过这次采访,他向内地的举重爱好者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他也希望未来有机会前往大陆与举重爱好者互相学习,为两岸民间体育交流做出贡献。 做出您自己的微博贡献。
谨以此文,向中国举重世界冠军和中国广大举重爱好者致敬。 本文的精简版已发表在《健康与美容》杂志 2014 年 4 月版上。 在此,感谢《健身与美容》杂志及编辑王嘉琳对中国举重运动的大力支持。
【后记:新瓶装旧酒,但温故而知新。 这是我在2014年采访举重世界冠军黄龙兴后发表在《大宾健美论坛》和《健康美丽》杂志强人版块上的文章,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黄龙兴的举重训练理念给了内地运动员发展的很大启发。 2015年,黄龙兴的徒弟张又熙(1994年出生)参加IPF举重世锦赛,以332.5公斤的成绩获得83公斤级公开组硬拉之一名。 黄龙兴当年参加了芬兰IPF无器械举重比赛。 世锦赛74公斤级公开组比赛,尽管肩伤极大影响了卧推,但他最终获得总成绩第五,并以硬拉300公斤获得个人项目第二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男子举重85 飞龙在天——专访举重世界冠军黄龙兴》发布于:2024-03-2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