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纳粹德国地面作战部队建设专题系列的第二部分。 德国机动野战炮兵部队的第五部分( )。 在这一部分(第1部分)中,我们将介绍1936年至1939年战前的德国野战。 炮兵部队的组织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介绍战术原则。

1. 概述-师炮兵

从上层组织概况我们知道,德国陆军各师的炮兵部队包括两类:之一类是师属炮兵部队,即师属炮兵团。 另一类是该类型师主力突击部队管辖的炮兵部队,如装甲师坦克旅、步兵师步兵旅管辖的旅炮兵部队。 这两种不同层次的火炮力量构成了德国战术炮兵力量的核心。 显然,在二战中,从陆军等级上看,师是基本战术单位,旅是战术单位,团是战术单位,营是战术单位,连是基本战术单位,排/班是战术单位。战术单位。 队。 战术是以战斗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方法论。 战斗按其规模分为大规模战斗和小规模战斗。 前者的执行级别为部队及以上,后者的执行级别为支队及以下。 可见,德军师级炮兵部队负责大规模战役的火力支援,而各型师的主力突击力量步兵炮兵连,一般执行小规模战役支援任务。

2.摩托化步兵师/步兵师炮兵

可见,在德军的剧本中,师炮兵将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1、步兵团的炮兵将伴随步兵分队攻击和摧毁近、中距离的软、半硬目标。 在防御时,团炮兵必须试图摧毁任何试图攻击我军的敌方重武器目标;

2、师炮兵团担负师级远程火力支援任务;

3.如有必要,两门火炮,100毫米18型重型野战炮(德文:10cm 18,缩写:s 100毫米K18重型野战炮)和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德文:88毫米18),可以其自身的高弹道特性可实现远距离火力支援。 同时,这两门火炮的初速高,精度高,因此可以执行反坦克任务。 第三,演习中,这两种火炮对工事和掩体的打击效果非常好,可以执行直接瞄准任务。

4、突击炮(德语:ütz)的任务是利用其突击炮(德语:ütz,缩写StuG)为摩托化步兵师或步兵师的攻击行动提供近距离直接火力。 计划为每个师配备一个突击炮营,配备18门突击炮。

88毫米FlaK 18高射炮的半履带版本(德语:88mm 18),它在德军中的名字就表明了它的定位——8.8cm,翻译过来就是混凝土破碎机。

2. 装甲师炮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里,德国陆军举办了许多高级别研讨会,讨论如何创建高机动火炮和反坦克炮部队。 卢茨将军和古德里安认为,快速部队的火炮必须是机动的。 1938年,德国陆军开始筹划建立快速部队(Rapid ),后来成为装甲部队(德语: )。 因此,装甲师的炮兵部队从一开始就完全机动化,配备半履带车。

与此同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军械部(武器局)(德语:)一直断断续续地研究建造自行火炮的可行性。 1943年德国一份技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生动地描述了德国机械化炮兵部队建立初期的情况。 摘录如下:

当时卢茨将军手下最重要的幕僚是机动部队总局局长古德里安上校。 这位敬业的军官为建设装甲师而无私地工作。 装甲师各级部队均实现机械化/摩托化,确保快速行动。 这促进了炮兵部队的机动化/机械化。 在这种情况下,火炮就需要通过机动车辆牵引来实现快速前进。 然而,火炮的重量会影响牵引的稳定性和机动性。 而且,到达指定射击位置后,炮手必须先将火炮从车上卸下,将牵引车开到安全地点隐蔽,部署火炮后才能射击,极大影响作战效率。 此外,牵引车很容易受到敌人的攻击。

当古德里安推行研制自行火炮,为火炮提供充分机动性的想法时,遇到了强烈的阻力。 反对者不接受能让军队进行持续战斗的武器。 古德里安已经认识到,未来的战争也将依赖于飞机支援的坦克。 他认为,在这种战争模式下,任何炮兵部队都应该具有高度机动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每个炮兵部队的每一门炮都必须跟随快速前进的坦克,随时准备开火。 因此,炮兵部队发展自行火炮是非常合理和重要的。

这篇论文是在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写的。 当时,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带领德国人民陷入了悲惨的全面战争。 但本文将自行火炮的研制和列装全部归咎于古德里安,有失偏颇。 不过,履带式自行火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确实从1936年就开始了。经过讨论,确定了自行火炮的类型: 1.平弹道;2.平弹道; 2、反坦克炮; 3、直接支持; 4、步兵枪; 5.野战炮。

1940 年 7 月,军械部(德语: )发布了一份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些自行火炮项目,并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和未来计划的项目进行了区分。 有趣的是,在ZGKW 12T半履带车上安装FlaK 88毫米18型高射炮的项目并未列出,可能被视为临时解决方案。

3.攻击炮()

1935年,德国领导人开始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做准备。 头号假想敌肯定是法国,其次是北欧和其他低洼国家,比如荷兰、比利时。 这些国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边境工事的建设,这对于主张进攻战略的德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为了摧毁这些工事,必须配备威力强大的火炮,但新型攻城炮必须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否则就会重蹈之一次世界大战的覆辙。

1936/37年出现两种火炮——100毫米18型重型野战炮(德文:10cm 18,缩写:s 100毫米K18型重型野战炮)和88毫米FlaK 18型高射炮(德文:88毫米18)投入使用,似乎为摧毁混凝土防御工事提供了极好的工具,两门枪都具有高枪口速度,因此精度很高。 然而,很难找到适合这两门火炮的车辆。 当时,III型和IV型坦克的设计已经完成,这两种类型的生产都已经落后了一年。

最后,德军在SDKFZ 8(德语:8,翻译为 Type 8)重型半履带车上安装了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德语:88mm 18)。 1939年,德国另一款威力强大的高射炮——128毫米FlaK 40高射炮(德语:128mm 40)投入量产。 随后,这款重型高射炮也被安装在同一平台上。

1. 88毫米FlaK 18高射炮(德文:88mm 18)

12t级重型牵引车(德文:SdKfz 8)(德文:8,翻译为 Type 8)半履带式非常适合作为88mm FlaK 18高射炮(德文:88mm 18)的移动平台)。 为了给驾驶员和炮手提供一定的保护,该型车辆的驾驶室周围安装了防护装甲,火炮上安装了厚厚的炮盾。 到 1938 年,该类型的车辆已交付 10 辆。

88毫米FlaK 18高射炮的半履带版本(德语:88mm 18)。 这类武器擅长攻击混凝土工事,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自身防护能力不足。

2、100毫米18式重型野战炮(德文:10cm 18,缩写:S 100毫米K18重型野战炮)

1938年,德国军方与克虏伯公司签订合同,在全履带式车辆底盘(可能是IV, IV的底盘)上设计和生产自行火炮。 该项目编号为:PzSfl IVa,100毫米18型重型野战炮(德文:10cm 18,缩写:S 100毫米K18重型野战炮)被选为新型自行火炮的主炮。 这种自行火炮的大部分底盘部件与四号坦克通用,增加了通用性。 然而自行火炮的正面装甲只有50毫米厚,侧面和上部厚20毫米,后侧面只有10毫米厚,车重达到22.353吨。 相比之下,目前量产的 IV B坦克(德语:IV Ausf B,缩写为IV Ausf B)装甲厚30毫米,重18.797吨。

虽然比 IV B 型坦克重 4,064 公斤,但 PzSfl IVa 自行火炮配备了 180 马力的迈巴赫 () HL66 发动机,而 IV B 型坦克则配备了 265 马力的迈巴赫 () HL120 发动机引擎。 这使得它的速度只有每小时28公里,而军方的要求是40公里。 这可能是因为六缸HL 66发动机体积更小,更容易安装,但发动机动力不足会严重影响机动性。 尽管存在诸多缺点,PzSfl IVa 自行火炮仍计划于 1942 年秋投入批量生产。

PzSfl IVa自行火炮

在很多关于PzSfl IVa自行火炮的实战报道中,常将其称为混凝土破碎机(德文:),但其正式名称是掩体驱逐舰(德文:)或毁灭炮(德文:)。

1939年1月,负责机械化武器研发的武器六局(德语:üfamt(WaPrüf))的专家与克虏伯工程师召开了专门技术会议。 会议纪要如下:

会议主题:自行火炮(德文:)技术研讨会

会议内容:博士(武器六局所属)在会议开始时提出以下问题供讨论:当火炮用作移动平台时,自行火炮比单兵火炮和机动火炮更昂贵平台。 多得多。 此外,在战斗中,如果火炮被毁坏,拖拉机还可以继续用于其他任务。 相比之下,自行火炮就没有这个运气了。 自行火炮和牵引火炮对可用作移动平台的特种车辆的需求量很大。 因此,自行火炮平台,尤其是攻城炮,认为没有必要采用高弹道火炮作为主炮。 会上,武器局专家再次强调,128毫米自行火炮项目将移交给莱茵金属公司进行研究。 由于150毫米火炮炮弹长1.5m,技术难度太高,150毫米自行火炮项目被取消。

显然,武器局的人不太喜欢用重型野战榴弹炮作为自行火炮的主炮,更喜欢用车或马牵引重型野战榴弹炮。 这是因为,如果拖拉机将火炮运送到指定地点或者被摧毁,拖拉机可以重新用于其他任务。 这个观点太经济了。 但在战场上,拖拉机必须时刻靠近火炮,才能快速变换阵地。 如果被敌人发现,任何拖延都可能导致整个炮兵部队的毁灭。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似乎是关于能够摧毁混凝土掩体和其他防御工事的自行火炮。 会议期间,105毫米版本已经量产,128毫米火炮版本的研制也被提上日程。 然而,配备150毫米火炮的版本却被奥尔布里奇博士拒绝了。 他认为这把枪的弹药太重,一个人无法装填。

3. 128毫米KL/61重型自行突击炮

大约在同一时间,另一种自行火炮(称为重型突击炮)的设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该自行火炮装备莱茵金属公司的FlaK 40(德语:缩写)128毫米高射炮。 亨舍尔负责设计自行火炮的车体。 该公司计划在其VK 30.01(H)(德语:缩写VK,全履带式测试车)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新的车体,这是该公司为突破坦克2号开发的车体。

该型自行火炮采用动力更强劲的310马力迈巴赫()HL116发动机。 该车重37.086吨(主炮重7.112多吨),因此动力不足,更高时速只有25km/h。 该车辆最终被命名为 PZSFL V,预计于 1943 年夏季投入批量生产。

4。结论

这两种自行火炮都是为了攻击特定类型的目标而开发的,因此都没有批量生产,未来也不会出现任何新型号。

4.自行式坦克歼击车(äger)

早在入侵法国之前,德国人就意识到中型反坦克炮的严重短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军于1939年底决定在工厂翻新的二手 I(一号)坦克底盘上安装捷克制造的47毫米反坦克炮。 这种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坦克歼击车军团(德语:ä)提供了一种自行反坦克炮,其穿甲性能优于标准 37 毫米 PAK36 反坦克炮。 这辆坦克歼击车于1940年配发给四个独立的坦克歼击车营,这些部队都参加了法国战役。

5、直接瞄准火力支援火炮——突击炮(ütz,缩写:StuG)

这种火炮的倡导者是著名的曼施坦因元帅。 根据他的理论,突击炮是用来为步兵师提供直接瞄准的近距离火力支援的。 之一辆突击炮是在III号坦克的基础上改装的,配备75毫米24口径火炮,最终于1940年服役。

当之一门突击炮进入前线服役时,军械局(德语: )下令开发重型坦克歼击车(äger),后来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重型坦克歼击车(äger)将配备一门88毫米KwK L/56火炮,基于III或III坦克的车体,战斗重量约为22.353吨。

此外二战德国坦克战术,德军还计划让这款装备扮演三种角色——重型坦克歼击车、突击炮和轻型突击炮(德语:)。 该车原定于 1943 年秋季投入生产,但最终未能实现。 原因可能是该项目被替换为半履带版本的88毫米FlaK 18高射炮,但其设计细节尚不清楚,负责该项目的军械局也没有进一步推进该项目。

当“猎豹”坦克歼击车(德文:)于1944年服役时,攻击混凝土工事的任务就已经由攻击坦克(德文:)炮兵部队承担。

6.自行步兵炮 - 150毫米SIG 33

1939年,作为提高装甲师炮兵部队机动性的之一步。 选用150毫米SIG 33重型步兵炮作为自行榴弹炮的主炮。 军械局文件指出,火炮主要用于打击软目标。

最初的规格要求将火炮安装在当时处于开发阶段的新型侦察坦克的底盘上。 底盘正面装甲厚度为50毫米,侧面装甲厚度为20毫米。 它的战斗全重为12.193吨,更高时速为67公里/小时。

这个项目最奇怪的要求是主炮必须能够轻松地从底盘上拆下,以便让炮在坚硬的路面上快速移动,同时减少底盘的磨损。 军械局希望在1942年秋天投入生产。然而,有关主炮的奇怪规定很难满足。 作为解决方案,翻新的 I AUSF B 底盘将用于替换拟议的侦察坦克。 为了简化安装完整的15厘米SIG 33步枪的改装,仅拆除了上层建筑的前部,而车辆的其余部分几乎没有变化。 火炮周围安装了一个高大的盒子状装甲上部结构,为炮手提供了免受步枪、机枪或炮弹碎片伤害的保护。

150毫米SIG 33自行步兵炮

7.自行榴弹炮

装甲师野战炮兵部队装备有105毫米leFH 18重型野战榴弹炮和150毫米sFH18重型野战榴弹炮。 德国人考虑将这些火炮安装在全履带式底盘上。

不过,只有较轻的105毫米leFH 18重型野战榴弹炮安装在1940年由 IV底盘改装的车体上(注:改装主要是缩短长度和减少负重轮)。 有趣的是,最初计划将自行榴弹炮的主炮安装在可旋转的炮塔中,这使得该项目对军方非常有吸引力,因此没有被取消。 该车预计将于 1942/43 年冬季投入生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第28期:纳粹德国地面作战部队建设专题:德国机动野战炮兵(Panzerarti)》发布于:2024-03-1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