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三职业,安徽省黟县石亭村民宿“石亭画站”内,民宿的管家正在为孩子们演奏传统乐器。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一个“数字化方案设计师”,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时再现整个生产过程,让机器“更聪明”,让生产更智能; 帮助企业制定生产碳排放量化指标,实现各项环保管理统一规划的“碳排放管家”;不仅是导游,更是讲师,不仅可以设计课程,还要规划和教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观察已经公布的新职业可以发现,数字职业、绿色职业和生活职业是“新”的重点.

不断涌现的新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和新的发展机遇,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 现在,数字化、绿色化、新生活职业成为发展的风向标。

数字经济孕育数字职业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催生了许多新的数字职业。 2022年修订后的国家职业分类代码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农业数字化技术人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人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数字化,助力智能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刘娟是就职于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培训师和语音标注员。 她用自己的川渝方言技能教AI(人工智能)更准确地识别语音。

“我的工作是训练智能语音系统,让机器更好地学习方言。目前我主要负责西南方言(四川、重庆、贵州)语音数据标注项目的管理,现在我也协助其他方言任务(东北语、山东语、上海语等),还参与了印尼语和其他语言的图形标注项目、画框绘制、教材标注等工作。” 刘娟对记者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它可以让我为方言做出一些贡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方言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我们所做的工作可以让识别更准确,客户更满意,消费者更方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习惯用方言交流,以前打 *** 给AI只能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机器听不懂说什么,现在可以用方言搜索找到你想要的,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

入行3年,刘娟共完成川渝方言标注3500小时,协助8大品牌进行车辆语音识别优化; 服务于输入法、智能客服、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零售等诸多领域。 刘娟表示,通过语言技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高效开发利用语言资源,同时实现语言资源的价值。

谈及职业前景,刘娟表示:“我认为数字职业前景非常广阔。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方言数据需要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随着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扩展,社会各方面对方言数据的需求都会越来越大,相信这个行业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重庆工作的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唐甜甜看好数字化职业发展前景。

2021年毕业后,唐甜甜加入重庆市勘察院空间信息分院,成为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参与重庆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研发和数字孪生城市应用。 平时,她和同事们利用卫星遥感、飞机航拍等手段获取基础数据,建立数据模型,绘制三维图像。

“看,我们把整个城市搬进了电脑里!” 拿着鼠标,唐甜甜展示了重庆城市信息建模平台。 “通俗地说,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城市的‘电子孪生体’,试图还原现实世界,”她解释道。

“如果二维地图是用来‘看照片’的,那么数字孪生应用程序就是用来‘看真人’的。” 唐甜甜表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不仅更加精准,“一棵树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功能更加强大。 在地图上,建筑物只是一个点。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它可以360度观察,模拟阳光和灯光,甚至可以“看穿”它的内部结构。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不仅可以方便了解城市现状,还可以进行模拟推演,优化城市规划。

2022年5月,重庆组织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项目。 唐甜甜参加了培训,收获很大。 “数字孪生技术潜力巨大,而现在才刚刚开始。” 她对职业发展前景充满憧憬。

数字化职业诞生的背后,是新场景、新需求、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9.8%。 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求职者提供更加多元、灵活的就业选择,助力实现稳就业目标。 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数字产业招聘岗位数量占全国的20%以上,数字经济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产业转型催生绿色就业

机器轰鸣。 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力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废旧动力锂电池通过生产线。 一个多小时后,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电池将被妥善拆解。 化身元器件,重新进入机电设备组装。

“与5年前相比,该企业万元产值碳排放量下降了35%,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我们将继续查漏补缺,制定改进计划。” “ 碳排放经理田月英已连续6年跟踪服务该企业。

近年来,碳管理行业作为第三方专业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以前叫‘环保管家’,主要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达标,排水、废气、垃圾处理都有相应的标准,现在我们叫碳排放管家,企业生产有碳排放量化,以及各项环保管理实现统一规划。” 田月英表示,在满足当地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制定产能优化方案是碳排放管理员的工作重点。

它不仅仅是一个碳排放管理器。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逐渐改变能源和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更多绿色就业岗位。

环境监测员、碳汇评估员、综合能源服务人员、建筑节能减排顾问、太阳能利用工等新兴绿色职业也日益受到认可。 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代码》确定了134个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数的8%。 其中,节能环保领域17项,清洁生产领域6项,清洁能源领域12项,生态环境领域29项,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领域25项,绿色服务领域45家。

新领域涌现出一些绿色职业,如碳汇评价师、综合能源服务人员等。 一些绿色职业脱胎于传统行业,如煤炭资源,在能源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们的清洁化、规模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以及从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和原料的产业发展新趋势,使煤炭提质工的新职业从传统产业中诞生。

2022年新增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人员为绿色职业。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周斌表示,该专业旨在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生态进行修复通过人工辅助手段的湿地。 随着全社会自然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个行业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碳管理人才,河南宇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龙也有同感:“过去,各行各业对碳减排知之甚少,不了解我们的工作。之后‘双碳’目标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联系我们了解碳减排。”

“今年一季度,我们与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共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超过1500人次。”李小龙说。 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房地产公司员工、银行员工、公务员等。

在绿色职业出现的同时,对绿色工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国内绿色低碳相关企业达187万家。 2020年至2022年,新注册量同比分别增长19.5%、54.38%和29.29%。 绿色低碳企业的快速成长意味着这一领域充满活力,未来对绿色人才的需求将激增。

以目前流行的“双碳”相关职业为例,天津某化工企业的工程师介绍,作为碳交易市场合规企业,此前该公司只有一名专职碳资产管理人。 考虑到碳资产的金融性质,未来可能需要50名专业人员。 “碳排放的监测和碳资产金融属性的开发,需要专业人员。” 工程师说。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刘华军认为,当前 *** 和企业对碳资产管理人才的需求与10年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类似。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未来5至10年我国对“双碳”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生物多样性还将在未来产生更多的绿色就业机会。 周斌认为,未来生态环保工作将越来越多地考虑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更多细分的职业和岗位可以满足山水林生生命共同体的发展要求,田野、湖泊、草地和沙滩。

多重需求创造生活职业

“我带你看看厂里的环境。” “投完简历,等我们给你打 *** 。”…… 31岁的纪浪浪在网络直播间忙碌而有条不紊地介绍情况、答疑解惑。 通过他的直播,求职者不仅可以直观浏览工作环境,还可以避开中间环节,直接从他那里了解用人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

纪朗朗曾在江苏省苏州市做电镀工7年。 2021年,他从工厂辞职,进入直播招聘行业,成为一名互联网招聘人员。 “月收入6000元到2万元,而且越干越多。” 季浪浪告诉记者,直播发展迅速。 他与七八家工厂长期合作。 未来,他计划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保姆、保安、娱乐主播等领域。 等领域。

近年来,许多以往人们知之甚少的生活服务业态逐渐演变成标准明确、任务明确的新职业,不断满足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美好生活需求。 对美好生活的全方位追求催生了生活职业,如管家、调酒师、研学旅游导师等。

欧丽萍的家乡在广东省肇庆市沿前村,毗邻美丽的七星岩风景区。 2018年,欧丽萍辞掉外贸翻译工作,和家人一起租了间农房,开了一家民宿,成为了一名民宿管家。 从民宿的装修设计到日常管理,欧丽萍和家人“一手包办”。 民宿开业之一个月,营业额就达到8000多元,此后逐渐好转。

“自学做公众号和海报,举办免费手冲咖啡班、端砚鉴赏班、茶道班、英语角等,提高客人的愉悦感。” 欧丽萍说,新的职业身份让她充满活力,“既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又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以生活职业为代表的新型就业形式已成为劳动者增加就业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带动了灵活就业群体的发展壮大。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以在线订单配送人员、网络营销人员、在线学习服务人员为代表的新型职业从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

“新业态和灵活就业群体的兴起,客观反映了经济社会的最新发展和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彤认为,一些新来者生活职业以收入高、时间和工作方式灵活等特点,逐渐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方向,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选择。

29岁的金先生2021年从杭州一家电商公司辞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为公司做策划、写商业评论等,月均收入2万至3万元。 “现在的收入和我以前在电商公司的收入差不多,但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内容。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按照自己接受或喜欢的方式找工作。” “ 他说。

“社会的进步在于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做自己喜欢的事。” 欧丽萍说道。

对于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如何保障其合法权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为支持和规范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江苏创新职称评价制度,明确经济社会发展新兴领域人才职称评价动态调整,探索将数字经济、养老等新型职业纳入职称评价范围。

浙江试点新型就业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考核机制,实施新型就业劳动定额标准,发布典型新型就业行业用工示范文本。 2022年起,广东省江门市将网约车、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

“要调动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支持就业积极性,加强新型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护,形成稳就业强大合力。 “ 张彤说道。 (记者杨俊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数字职业、绿色职业和生活方式职业等新职业不断涌现》发布于:2023-05-1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