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奶缝制的蒲扇,废弃的翻盖手机,凤凰牌自行车的购买小票; 千禧一代的童年记忆:水宝宝、竹蜻蜓、跳蛙、飞棋、大富翁……近日,一场由千禧一代独立策划的展览在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开幕。 该展览的标题是“你是河流,我是河流:千禧一代家族史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的参展者和非虚构家族史写作文本的作者均为来自北京大学不同院系的20名成员。 以年轻的眼光看待历史。

为什么一群年轻的学生会爱上家里的老物件和老故事? 在探寻家史、历史的过程中,青年学子们回到历史的“现场”,收获了什么? 面对史料,学生如何将其转化为适合当下的表达方式? 近日,《你是一条河,我也是一条河》的主创和学员们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01 当千禧一代认真谈论家庭时:

“熟悉又陌生”

“我知道,我们家太普通了,我不记得,还有谁会记得?”

“世界变化真快。但不要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在展厅的墙上,许多书法展示了这些年轻人的“历史反思”。 这种深刻的感悟正是在学生采访家族史之后产生的。

“你是一条河,我是一条河:千禧一代家史展”特展诞生于庞大的千禧一代本科生历史档案——北大本科生家史非虚构写作文本。 该展览由北京大学 *** 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洪哲发起,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庆生担任学术主持。

——《我是爸妈的忘年交》

在798中国当代艺术资料馆,二层展厅的陈列内容极为丰富。 置身其中,犹如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1990年代或更遥远时代的记忆:老旧的木写字台上,是爷爷奶奶收集的粮票; 窗台上放着父母收藏的杂志《读书》和《文史知识》,是上一代知识分子家庭的“必备读物”。 花棉裤、运动服、牛仔工作服; 展墙上,播放着祖父母哼着的民歌……

二楼展厅延续了历史、现在和未来:同学们将家族史的访谈内容制作成在线互动节目,观众通过电脑前的新媒体进入同学们的家庭故事。 楼梯间还摆放着极具年代感的留言簿,邀请每一位来访者写下家庭故事……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虽然是最普通的唱片,但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

“这个展览起源于传播理论课布置的作业,王老师希望我们采访家里的长辈,记录下家庭的故事。” 沉彤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年级本科生。 他也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 谈到之一次接触这个特殊任务,沉彤表示,在期待的同时,也会有一些陌生和对未知的恐惧。

“我突然发现,除了父母现在的职业,我似乎还对他们过去的历史了解很多——比如他们小时候长什么样,在哪里上学,怎么找到工作,他们是如何决定结婚的,又是如何决定要孩子的,以至于他们对自己的成长之路一无所知。” 这些“无知”也成为了沉彤策划展览的契机,在走进家族史的过程中,她觉得和一个和自己这么亲近的人来一场“陌生化”的对话非常有趣。

——“我知道我们家太普通了,

如果我不记得,还有谁会? “

和沉彤一样,谈到家谱访谈作业时,同学们都觉得父母和祖父母的故事让他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在纪实写作课程的引导下,大家开始“深入”自己的家庭。

通过与父母的访谈,一些人重温了 1990 年代甚至更早的家庭记忆。 家族历史的故事发生在从内蒙古的河流到马来西亚的菠萝园,从西北的核基地到樱花雨下的神奈川县。 家族史展还通过装置、影像、对话等方式呈现几代人交织在一起的记忆,在现场擦出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碰撞火花。

——“上一辈人辛苦了,而你将在同一辈人中成功。” (广东话)

“家族史不同于传统的 *** 写作,它是集口述历史访谈、自传民族志、档案研究、实物资料、媒介史研究于一体的跨学科著作。” 家族史项目的发起人——北京大学 *** 与传播学院王宏哲副教授说。

作为 *** 传播学院教师,王宏哲表示,布置这样的历史类作业,是为了深入挖掘年轻一代历史探索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转瞬即逝的热点。 ,而是要更深入。 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挖掘,“孩子不从校园开始走向世界,孩子本是江南人,热爱乡镇”。 千禧一代从未接触过的20世纪,包含着太多普通工薪阶层的中国理想、情感、人生历程,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交织在一起。 能讲的故事和不能讲的故事,不仅是私人的历史,也是国家崛起的线性时间背后的真正重量。”

02 从上游到下游

家族史访谈告诉千禧一代什么?

展览以千禧一代与长辈对话的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平行展览。 作为大河的“下游”,千禧一代在与父母交流后,触摸了一段历史,重新认识了父母的成长、家庭的发展和时代脉络。

和其他同学一样,青岛英辉最早接触到《千禧一代与长辈的对话》,也是因为课程的契机。 在提交的作业中,她记录了一个关于妈妈的成长故事,一个女性视角逃离原生家庭的故事。 “我的文字会重点记录我母亲逃离原生家庭来到日本后遇到的一些困难,这种困境可能与当时的那个时代有关,也可能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关。”也是当时一些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她是如何从一个少女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饱经风霜但依然乐观的女性,是我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 “世界变化真的很快。

但是不要害怕,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

作为参展的非虚构作家,史继扬也记录了母亲的故事。 对石继扬来说,这次家史回访让他心中“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了更多答案:“这是我之一次近距离走进妈妈的成长史,分享我的家庭成长创伤,后来离婚等等,这些事情对我影响很大,但是以前我理解的不是很深。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一直是一个严母的形象,我住在校园里中学回家的少了,有了弟弟之后,妈妈成了家里的红人角色,在我看来,可能是她的担子变小了。

谈及家谱撰写和整理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点,史继扬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整篇文章写完后,妈妈非常感动,哭了很多次。 “终于,她来和我聊了聊我和弟弟受教育的不同方面,虽然我没有下定论,但还是很感动。” 在这个过程中,施继扬也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感受:“我们的一些代沟源于时代背景和社会认识的差异,通过交流,我大概了解了他们的来龙去脉。”

活动现场

在与家人的访谈中,不少学生敏锐地意识到宏大叙事与个体记忆之间的差距,并试图暂时抛开课本上的理论和知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常生活中。 在耳边唠叨”,甚至对那些传统上沉默寡言的家庭成员也是如此。

另一位策展人丁志宁谈到学生做作业的状态:“每个人都记下了沙发上和妈妈的聊天记录,饭桌上长辈的殷切劝告,甚至父母卧室里的谈话。他们对旁白中的留白感悟和感同身受,也追究其中重要事物的含糊和逃避,字里行间有未完待续的好奇,鸡同鸭讲的无奈,心照不宣的味道正是在那些近乎白话的简单文字中,在不成熟的文字中,历史显得可爱而鲜活。

参展人员

03 回归家族史,

千禧一代正在悄然改变

令整个策展团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学记录了她母亲“三火 *** ”的人生故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单位提出买断职工工作年限。 1180元/年买断工龄,但单位仍担心离职员工人数不够,又加收3万元/人安置。 这在房价还停留在800元/平方米的常德市是一笔巨款财富”,但“三火 *** ”却放弃了这笔“巨款”,选择在继续深造的同时考取大学文凭,而同时成为两个城市直营店的负责人。

也正是靠着当年的努力,千禧年来临之际,二十多岁的“三火 *** ”就有了数万元的存款。 ”三火女士说起那段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自豪的是,结婚时不用向父母讨要经济支持,可以买一套完整的家电,还可以买新的。用所有的钱买房子。” 这位同学说记录了她母亲在1990年代的人生故事,而这段历史在她普通人的叙事视角中也变得更加具体。

展览现场的艺术布置是千禧一代的心声

“这些课文给我带来了非常强烈的真实感,因为它们是我身边学生的真实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片段,可以窥见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小时期。” “ 作为本次展览线上展的负责人孙新月认真阅读了每位同学提交的课文。

“这和我们以往看到的伟人、伟人的传记不一样,我总觉得伟人名人的传记里有一些励志的部分,引领我们前进,但同学们简单的文字,就是让我们回去吧。在现实生活中,窥探过去50到100年,作为人和个人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历史中看到真实的过去。” 孙新月说道。

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系

谈及大家对家史展的准备,策展人沉彤强调了回到历史后的变化:“生活中以脸为基础、标签化的父母形象将发生改变。 深入了解他们的故事后,长辈们会变得更加立体。 大家会发现我爸上学的​​时候因为逃课被我奶奶打过,他们也会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迷茫。 事实上,他们和我们一样。”

在“走进”上世纪90年代的旅程中,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我也重新认识了父母。 “在采访中,我了解了妈妈的成长环境、经历,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不仅了解了她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也更加理解了妈妈。同时,也更加尊重她,学习一个女人该有的勇气和坚定。” 青岛英辉说。

04 从线下到线上,

Z世代重构新的叙事空间

在搜集了大量课文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决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出一些“大动作”。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把同学们的家庭故事,以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策展人沉彤说。

“老师鼓励大家在课堂上使用多种媒体进行录制,因为有多种媒体形式,自然而然会想到办个展览,把这些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大家。” 沉彤表示,本次展览完全由北大学生独立完成策展和执行,搭建了集视频、图片、文字、装置等综合媒体为一体的线下展厅。

参观者现场体验线上展

展厅内不仅有线下实体展,还有线上展入口。 线上展览以参展者的非虚构家族史书写文本及相关图像、音频、视频、实物等综合媒体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

在在线开放世界中,每个故事都被提炼并融合成一组特殊的视觉元素,观众可以在其中以之一视角自由探索。 每个人与展品、空间、视觉文本的互动方式不同,因此会创造出更加自由多样的观看方式和充满个性的展览体验,这也体现了线上艺术展览的实验性和先锋性。

“在2022年展览的筹备过程中,由于线下展览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策展团队逐渐将重心放在了线上展览的策划设计上。” 负责策划此次线上展览的孙新月告诉北青报记者:“虽然这次展览是以文字史料的展览为主,但我不想把它框在这种单一的结构里,而是让它成为一个视觉呈现的展览。”

——傅新迪,《去大西北做核试验:爷爷年轻时的苦中作乐》

——何雪宁《从沼泽到大都市:一个普通人的新加坡故事》

——刘子奇《我的外婆:被遗忘的南洋女人》

——青岛英慧《原生家庭:不断逃跑又不断归来的她》

在新媒体作品《去大西北核试验:爷爷的青春快乐》中,傅新迪记录了爷爷的青春——大漠、大西北、核试验。 傅新迪说,“在日夜更替中,他几十次去异国他乡,是我国核试验工作者中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一员。永远乐观豁达、无所畏惧的爷爷记忆竟然是从这段记忆中汲取力量。” 刘子奇的新媒体作品《我的外婆:一个被遗忘的南洋女人》以菠萝园、4D门票、棕榈树为场景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外婆早年在马来西亚的生活经历。 “顺着她的身影,我看到的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 刘子奇说道。

在线上展览的设计中,孙馨月和她的团队依托游戏化的技术模块进行了新的尝试。 在最后的展示中,线上展览模块也非常成功。 不仅增加了艺术化的视觉呈现,给观众带来了更大的视觉冲击,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互动属性,提升了场景中的沉浸体验。

站在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在千禧一代整理的家族史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年轻一代的交织。 “媒体史的目的从来不是怀旧。书信、日记、录音、视频、照片、家居、服饰、建筑、风景。学生通过异质媒体渠道,寻找故乡线索我本沉默,重建非个人记忆和情感。档案,描绘出不同世代形成的共生系统。” 王宏哲老师说。

策展人沉彤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千禧一代,社会也给他们贴上了一些新的标签,比如与原生家庭决裂、逃避、背叛等。 在沉彤看来,大家并不是想被背书,而是想主动发声,“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展览消除大众的一些误解,也启发更多的千禧一代了解20世纪的历史世纪通过与他们的家人对话。离我们最近的时代。”

作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志毅实习生张雨佳

协调员 | 林艳

编辑| 实习生张雨佳

校对丨方夏

摄影 | 受访者供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你是一条河,我也是一条河”:一群00后决定和自己谈恋爱》发布于:2023-04-26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