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晒出了视频截图
秦岳宇用半年时间临摹敦煌莫高窟2.1米高的第159窟,“普贤变”走红网络
近日,研究甲骨文的95后女生李莹意外走红,因为她发布了一段职业“冷门”的视频。
这个“全网最冷门专业”到底有多“冷”? 晦涩难懂的甲骨文是如何解读的?
视频中,短发少女用治愈系的笑容,为大家讲述了“三千年前的一场车祸”、“甲骨文中记载的千年爱情”等原本枯燥晦涩的甲骨文知识。铭文”。
最“冷门”专业引关注与讨论
今年2月,李颖发布了一段以“从甲骨文毕业是什么体验”为主题的短视频,以诙谐幽默的语气引发关注。
视频中,她科普了甲骨文的来源,学习了甲骨文的用途,并表示“每一个汉字之所以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
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被吐槽最“冷门”的专业逐渐引起关注和讨论。 李颖满脸惊喜和惊喜:“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对甲骨文感兴趣!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留言,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中国文化。”
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酷
李颖,27岁,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时,她之一次接触到文字学,就被甲骨文深深吸引。 因此,她选择了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汉语专业的甲骨文研究方向作为研究生。
“我班有4个人是学古文的,只有我一个人学的是甲骨文,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室,我就和哥哥姐姐一起在导师家学习。” 李颖在发布的视频中透露,导师本人将于今年退休。 如果学校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师,这个专业方向只能暂停。 “我的研究方向真的很‘冷门’。”
研究生毕业后,李颖很难找到与甲骨文相关的工作,于是她决定开设一个视频账号,成为一名知识分享博主。
找题材、写剧本,李颖在家里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拍摄场地。 有一次,她和朋友聊起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发现原来对感兴趣的人很多。
随着视频的不断走红,李颖也逐渐找到了事业方向:用另一种方式传播自己喜欢的文字。 “这个时代传奇发布网,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甲骨文,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承古老的文化。”
为了挖掘甲骨文中蕴含的趣味,李颖会刻意寻找背后有故事的“文字”,并结合网络热点,让科普变得妙趣横生。 她认为有趣和专业是视频制作的核心。
随后,李颖又陆续发布了几期:《商朝人一次猎杀数百头的秘密》、《草丛看夕阳,顺便编个字》、《什么是商朝人》。甲骨文情书”...
李颖坦言,“释字”就像警察破案。 首先,你必须了解甲骨文,查阅各种古籍,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寻找各种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 “最难的一步,就是把各种线索整理在一起,过程很痛苦,结果却很爽!”
“冷”专业如何变“热”?
“一间满是书的小办公室”“一个人,一个房间,一辈子”“99%的无用功换来1%的突破”……在李颖看来,甲骨文学者就是这样做研究的。 每一个破译的字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孤独和坚持。
事实上,秉持着“热”的心态,继续为“冷”的职业打拼的,远不止李莹一人。
作为文物“冷门专业”的秦越宇,用半年时间临摹敦煌第159窟2.1米高的莫高窟《普贤之变》,走红网络。 她说,她希望继续利用新媒体来振兴传统美。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聚焦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
随着新技术和平台的不断发展,古老的文化逐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正在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冷”专业背后的“热”魅力和真正价值。
据央视 ***
致/谈/丽/莹
研究文字的原始起源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浪漫
3月24日,成都商报-红星 *** 记者对话博主“李有喜”。 她的真名是李莹。 她说,她是因为兴趣才选择了这个冷门的研究方向。 那时,她并没有想太多关于就业的事情。 “但我觉得很幸运,我可以把我的兴趣变成一份工作。” 对她来说,学习甲骨文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制作科普甲骨文视频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它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将你所热爱的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利益与“面包”的冲突如何自洽?
成都商报-红星 *** :研究生为什么选择甲骨文? 你当时考虑过就业问题吗?
李颖:其实是因为兴趣。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打算去读研究生,做研究。 之一次接触文字学是听老师讲每个汉字的演变和历史。 当时教古文的尹小杰老师讲得非常有趣。 在他的影响下,我在考研期间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报考了文字学。 后来就选择了这个方向,没有考虑太多就业问题。 我的同学有的去当了语文老师,有的去报社工作,有的去参加公考,或者继续读博。
成都商报-红星 *** :“冷门专业”上课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李颖:因为人少,所以没有上课。 平时,我每周都会和师弟一起去陈念福家听一次课。 下午,我坐在他家的沙发上,喝着他为上课泡的茶。 大部分时间是自学,看导师推荐的书籍,每周和同学去老师家交流、汇报、讨论。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挺特别的。 或许和其他专业的同学相比,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竞争压力,只有一些学业压力和发表论文的压力。
成都商报-红星 *** :毕业后你有什么样的经历?
李颖:毕业后发现自己没有合适的工作。 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的考研只是一个混读,学的东西好像对就业没什么用。 我有一段时间有这样的疑虑,但后来我调整了。 未来。
本来以为自己还是以业余爱好作为忘却工作陶冶情操的方式,但可能是运气好,毕业后从事新媒体相关的工作。 曾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毕业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 我在一家MCN公司工作,做过一些稿件写作和润色的工作。 别人工作,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内容?
成都商报-红星 *** :为什么会想到做一个关于甲骨文的视频?
李颖:其实我刚开始在平台发视频的时候,就是想赚点钱的。 我制作了一个类似于书评的视频。 发行后火了,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也想过能不能在一些平台上讲讲相关的东西。 身边的同学对此也很好奇,于是尝试发贴。
在发布了之一个关于 的视频后,关注度一下子变得非常高。 我发现很多人对此感兴趣。 也许大家的热情激起了我的责任感。 事实上,除了研究人员,普通人对甲骨文的了解真的是少之又少。 即使他们有兴趣,也很难下手。 没有桥梁可以将知识传授给每个人。
我觉得做视频是一个普及的好机会,因为我的主管一直想做相关的科普。 我们在读研的时候也做过公众号,但是没有做。 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我。 他刷了一下我的视频,说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可以帮我审稿。
我离开学校已经快两年了。 最近做了视频,查阅了很多资料。 仿佛又回到了读研究生的日子。 虽然有些记忆中的知识已经褪色,但研究的方法却一直记得。
自从我发布有关 的视频以来已经一个多月了。 我觉得很幸运,我把爱好变成了工作,还能赚点钱。
成都商报-红星 *** :做视频的流程是怎样的? 遇到麻烦?
李颖:我负责写稿子和上镜,我的小伙伴负责拍摄和剪辑。 主要难点,一方面是选题,如何找到干货。 现在发布的字数有一千多个,但并不是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我需要查阅很多资料才能找到合适的。 如何找到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来谈论主题。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吸引大家。 之一次做视频的时候朋友看了我的稿子说太专业看不懂。 然后我们一起编辑了几个小时的手稿,试图让它为公众所理解。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我会特别注意对标题和开场部分进行精心打磨,以增强视频的吸引力。
“我现在还不是研究员,是推广者,我正在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员”
成都商报-红星 *** :“一人一室三十年”,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
李颖:我的导师就是这样,我很佩服他。 其实我觉得做学术研究需要1%的希望。 如果你认为有那1%的希望,你可能愿意花费99%的时间。 在你愿意继续前进之前,你需要看到一点出路。 ,能够每天钻研那一件事。 但是在做学术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我是看不到那1%的。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过一段迷茫,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什么研究成果,那段时间坚持不下去。
但是打好基础,过了瓶颈期,正反馈会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做出成绩并没有那么难,“一人一间,三十年”的信念就会变得更强。 变得更强。 如果我读了博客,我可能也愿意这样做。
成都商报-红星 *** :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意义何在?
李颖:汉字本身就很有意义,尤其是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汉字。 研究甲骨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历史的人也是靠文字的。 我们研究甲骨文天龙八部sf,才能进一步研究殷商的历史文化,而甲骨文中的一些记载,对于我们了解商代的起源是非常有意义的。
事实上,国家对甲骨文越来越重视。 甲骨文已进入许多中小学。 早上看的时候会看甲骨文,课本上都有专门的甲骨文专题。 在很大程度上,研究甲骨文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自信。 . 就我个人而言,学习一门自己真正喜欢的学科,会让我更加踏实,不会浮躁。 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浪漫的事情。 我现在还不是研究员,只是一个推动者,我争取将来成为一名研究员。
成都商报-红星 *** 记者 李义达 兰静 实习生陈鹤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95后女生因发视频吐槽专业“冷门”意外走红》发布于:2023-03-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