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报1月8日报道,指数持续走软,上证指数跌幅超1%,再次跌破3200点;深成指跌1.80 %,创业板指跌2.22%。算力、证券、稀土永磁等方向跌幅居前,沪深北京跌幅近4800只个股。

相关 ***

老龄化等长期因素是否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余永定回应(观察网)

观察者网推出“问2025年中国经济”专题,邀请国内顶尖经济学家解析2025年中国经济六大挑战及其背后的机遇。专题第三部分,我们邀请了中国社科院院士余永定教授,深入分析了过去十年中国宏观调控的得失、中国经济目标中央发出信号,要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如何应对特殊情况。特朗普的关税冲击波。

余永定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2012年前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是人口老龄化、规模收益递减、环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因素造成的。改革滞后。也就是说,由于长期因素造成,经济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进一步的推论是,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不仅没有用,反而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西方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中国“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碰壁”;中国经济“徘徊在危机边缘”。

但余永定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长期因素和慢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缓慢的,是集体作用的,它们无法解释逐年甚至逐季经济增长的变化。”他举了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例子。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增速明显高于2011年,但2015年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的9.6%下降到7%。这一变化与人口老龄化无关。用长期因素和慢变量来解释中国年度和季度经济增速的下滑是不合逻辑的。经济学家在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必须将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联系起来,而不是跳跃。就像证明几何定理一样,它们不能从公理跳到某个定理来证明。

他建议,“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还有很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比如城镇化、产业升级、技术革命、人力资本提升等。谁能否认技术革命会带来经济增长?”抵消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如何?”

余永定说,他在1998年写过一篇文章,解释由于长期因素,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持超高增长。 “但我们不确定中国经济增速什么时候会下降到什么水平。事实上,1998年以后,中国经济近十年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如果继续下降,中国经济奇迹也许结束了,但谁能证明中国经济增长只能达到6%、5%或4%?”

他指出,如果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只有6%、5%,另一方面通胀严重,或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到5%是不可避免的。即使采取扩张性政策1.80,也会达到今天的水平。宏观经济政策也无法修复。但实际情况是:在经济增速回落至6.1%的同时,CPI增速仅为2.9%,PPI为-0.3%。我们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80 上证指数跌逾1% 再次失守3200点》发布于:2025-01-10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