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全面系统的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三职业,宜昌市教育局主动出击,积极探索,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协调。指导通过创新职业教育集团运行体制机制、实施深度校企对接、指导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营造产教融合发展氛围等,夯实了产教融合发展的环境。发挥产教融合发展优势,有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有机衔接为宜昌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 实践与过程
(一)创新职教集团运行体制机制
在市教育局的积极推动下,依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市中高职院校、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代表,共同组建宜昌三峡职业教育集团,早在2013年经市 *** 批准正式成立。 2016年集团董事会换届期间,我们对董事会架构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按照对接宜昌百亿百亿产业要求,调整重置了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医药健康、化工、文化、旅游等11个产学合作委员会等,市产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大型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专委会主任。服务行业的高职中等职业学校和特色中等职业学校担任副主任单位和秘书单位,其他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和行业企业代表担任委员。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制定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作用,逐步扭转“学校受欢迎、企业不受欢迎”的局面。二是在市教育局设立职教组秘书处,由职教处处长担任秘书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副秘书长- 总体,便于统筹规划和协调参与小组工作的各方。在此框架下,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行业企业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教育集团的“毛细血管”。三是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董事会全体会议。会上,安排了去年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较好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经验交流。职教集团秘书长汇报了上一年的工作,董事长通报了今年的工作安排,市 *** 副市长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推动工作深入实施,营造产教融合发展环境。
坚持每年召开职教集团理事会全体成员会议
(二)深圳校企对接常态化、长期化
市教育局牵头,广泛搭建各类校企合作平台。每年春季学期,市教育局与中国三峡职教集团联合下发文件,每年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职业校企行”、“教师企业培训”、“技能大赛”等学校系列活动统筹安排企业与企业对接活动,注重活动内容的精心设计。例如,2019年,市教育局依托职教集团9个产学合作委员会,与9个市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10场校企座谈会。每次座谈会,市教育局精心设计了五个“一”活动,即向市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宣讲职业教育政策和产教融合政策;邀请企业观摩技能大赛;签约学校——企业深度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专业发展联盟;召开校企深度对接研讨会,着力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对接。内容和专业通过五个“一”活动实现教学流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在2019年系列校企对接活动中,全市118家企业参加了校企座谈会,签订了131份校企合作意向书。全市职业学校走访企业1077家,派出教师赴企业培训1554人次,促成订单式开业108家。班级,共招收学生7,053人。
坚持每年举办系列校企对接活动
(三)完善专业随行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始终坚持以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和提升服务业能力的重要抓手,以市场供求和就业质量作为指导学校调整专业、确定专业的重要依据。培训规模。 2016年以来,我们持续发力,深入推进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定期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培训班,对职业学校一把手校长进行专项答辩审查。专业布局调整。 2016年4月,印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年度计划”和未来时期。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市级统筹指导,全面调整优化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和结构,努力形成与区域产业布局格局相适应的专业布局。 2016年12月,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培训班。2017年6月、2019年12月,召开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之一轮、第二轮答辩评审会。每轮答辩,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必须参加,并明确回答专业设置三个问题:市场需求分析、办学条件分析、建设发展规划。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已从“十二五”末的149个专业调整为目前的49个专业,基本形成加工制造、旅游服务、信息技术、金融商贸等专业群。卫生保健和护理。 “一校一策,分期发展”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
持续推进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工作
(2019年12月19日,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第二轮答辩评审会召开)
(四)营造产教融合全面发展氛围
深刻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跨界特点,始终把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主线,大力动员各方关注和支持,积极争取政策。一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市人民 *** 于2018年12月印发了《市人民 *** 关于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文件。二是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市人大、市政协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研究。 2018年,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开展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题调研,并发布了《宜昌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报告》教育》形成并报送市委、市 *** 主要领导。 2019年协助市委统战部召开“双月座谈会(宜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会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布了《宜昌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信息》。三是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动工作任务落实。2020年上半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印发了《宜昌市职业教育2020年产教融合工作方案》 》和《关于开展产教融合企业建设培育的通知》。
积极做好政策斗争
(2020年1月16日,市委召开双月座谈会聚焦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
3. 结果
(一)搭建高效平台,促进区域产教融合发展
创新区域职教集团发展模式,职教集团秘书处设在市教育局,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职教集团内设立产学合作委员会由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专委会主任,不仅有利于发挥市(州)教育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地区职业教育局还指导行业主管部门达成管理行业、管理行业必须管理人才的共识,形成高效便捷的组织架构,将 *** 、学校、银行、企业融为一体,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市职业学校依托三峡职教集团平台开展多元化订单培训
(2019年10月24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宜昌13家企业举行订单班授牌仪式)
(二)建立产教融合、中高职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产学合作委员会,以需求为导向,着力巩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地位,突出高职院校引领作用,初步形成“1+1+V+E” ”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在宜昌支柱产业对应的文化旅游、化工、现代农业等主要专业上,重点推进1(产学合作委)+1(高职)+V(中专)职业学校)+N(地方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既汇聚社会多方力量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促进了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衔接。更重要的是,初步探索和构建了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融合发展、跨部门协同办学。人、学校、企业、体育人的新模式。
构建了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宜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10月24日,市教育局牵头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宜昌市为区域试点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立项验收
(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
2018年12月,职教集团医疗卫生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湖北三峡职业学院与湖北省三峡职业学院联合申报的项目《面向农村医学临床医学专业供需对接协同育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品。 2019年10月,市教育局牵头的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宜昌市为地区试点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立项验收。试点成功带动全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开启了校企双元教育新模式。
宜昌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属全省首创,内涵式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2018年12月,湖北三峡职业教育集团医疗卫生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联合申报项目《面向农村医学临床医学专业供需对接协同育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职业学院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 总结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 *** 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深刻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二十条”和国务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会议精神,以自觉的政治责任、明确的问题导向、浓厚的职业教育感情,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大局。政策红利期和发展机遇期,始终坚持宜昌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努力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深度融合。将职业院校专业链融入全市产业链,加强技术技能人才有效供给和适度超前储备,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和融合性。为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宜昌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三职业 营造产教融合环境,构建学校与企业命运共同体》发布于:2024-12-1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