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棣,英雄云集,却给大臣胡徽布置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任务——找人。
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派胡惠带着朝廷赐予的印章和香钱出去找仙人“张素禄”。
张苏落就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张三丰。明成祖对他评价很高,可惜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此后十几年,胡慧四处打听仙人,以求找到他。
据史料记载,明成祖表面上要求胡回求仙。其实是想让他“暗中调查建文帝的下落”,“考察人心的拥护”。它有一个明显的政治目的。可以说,醉汉的本意并不是喝酒。 。
这对于胡慧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人要打听两名著名的“失踪者”。
之前写过关于建文帝行踪之谜的文章(点击阅读)。今天要说的是另一个神秘人物,张三丰。
明代,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张三丰就受到高度评价。英宗、宪宗、世宗都赐张三丰真人、真君等道号,并给予他极高的礼遇。堪称明朝官方认证的“活神”。 。
有文献记载了张三丰的“神迹”。
相传他常年穿着破烂的雨衣,浑身脏兮兮,终日大笑,故有“张马虎”之称。
作为道士,据说他精通禁食之术,可以数月不食,但吃饭的时候,食量却惊人,瞬间就能吃掉一桶米。 。
更令人惊奇的故事是,张三丰晚年在宝鸡金台观修行,留下几句谶语,说自己即将死去。不久,县里的人见他去世了,就把他装进棺材里埋了。几天后,他们发现张三丰“复活”了,看上去并无大碍。后来,张三丰游历了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踪迹愈发神奇”。
明代以来的各种正史、野史、笔记、地方志、选本、传说等,都含有张三丰的行踪。
据文献记载,张三丰故事的历史背景从宋代一直延伸到明代,时间跨度达三百多年。
可见,这是典型的“箭叠状图”。
所谓“箭叠字”,是胡适的术语,指中国古代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多年来,它们不断被改编。故事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许多事迹都归功于他们。
抛开神鬼元素,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张三丰在不同时代的形象可分为三个版本:
一是北宋后期;二是宋元时期;三是元末明初。
▲张三丰肖像。来源:互联网
北宋末年的“张三丰”是创建武当内家拳的武术宗师。
此版本的张三丰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为其好友王正南撰写的墓志铭。
王正南早年参军,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斗争。后赴宁波隐居。恰巧黄宗羲来此讲学,结识了他。由于王正南是个猛人,屡立战功,退役后,时不时有人来这里向他学习,人气堪比叶问宇宙中的叶大师。
黄宗羲让三子黄百甲拜王正南为师,学习武术。王正南最厉害的功法就是武当的内家拳。
王正南去世后,黄百甲感叹自己没能将内家武术的精髓传承下去,说道:“自从我背叛了王先生的见识,这门功法就散落在广陵了,于宁可忍。”与它。”
黄宗羲也深深敬佩王正南,因此为他写了墓志铭,追溯了内家拳的起源。
中国武术流派众多,“南尊武当,北尊少林”。与以拳勇见长的少林功夫相比,武当内家拳更注重静制动和内功的修炼。据黄宗羲称,这种拳法“以宋代张三丰(冯)为基础”。
黄宗羲在《王正南墓志铭》中提到,张三丰是北宋武当山的炼丹道士。他受到宋徽宗的召见,但因障碍无法入朝。
据说张三丰早年精通少林武术,并吸收其中,研究新的拳法。后来张三丰出行时,梦见真武神教他一套拳法。第二天一早,一伙强盗包围了张三丰,企图抢劫他。张三丰用梦中学到的拳法与他们战斗。结果,他以一敌百,赶走了这群强盗。
也有一种说法是张三丰在山中练功时观看飞鸟与蛇打斗,受到启发而悟出内拳。
此后,张三丰在长期的道教生涯中,将道教理论与武术相结合,创造了内家拳。一百年后,内家拳从武当流传到各地。
不过,黄宗羲的说法存在两点疑点:一是宋代没有关于张三丰的确切文献,也没有宋徽宗召见张三丰的记载;二是宋代没有关于张三丰的确切文献,也没有宋徽宗召见张三丰的记载。第二,如果张三丰生活在北宋末年,那么两三年他就不可能到那里了。一百年后,元末明初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学者徐兆仁认为,黄宗羲笔下活跃于北宋末年的“张三丰”和元明时期的“张三丰”是两个不同的人。正是后人将这两个形象结合起来,认为张三丰既是武术宗师,又是武术宗师。一代内丹师。
因此,内家拳“宋张三丰所创”的说法可能只是武术家口耳相传的故事,缺乏支撑。
然而,作为一代武林宗师,“张三丰”却已经深入人心。作者金庸在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根据张三丰创武当内家拳的传说,塑造了武当派教主张三丰的形象,但将其活跃时期从北宋改为元朝。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和张无忌。来源:影视剧照
宋元时期的张三丰是一个从世俗走向超凡的隐士形象。
据张三丰自传记载,元代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来他弃官出家为僧。他在终南山遇见了火龙大师,并传授了他真正的秘密。学成后,他前往武当山修行多年。
关于张三丰是元初人之说,《明史·张三丰传》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那就是张三丰与元初名臣刘秉忠,来自同一所学校。
刘秉忠是宋末元初的奇人。他早年曾为俗人,后来随僧人前往漠北朝拜忽必烈。
经过一番交谈,忽必烈发现刘秉忠博学佛、道、儒,精通天文、地理、法律、历法、占卜等。他被认为是世间的天才,所以让他留在府中,以平民的身份担任谋士。
后来,刘秉忠成为元朝创建者忽必烈的首席谋士,也是蒙古元帝国的总设计师。他对决定国号、规制、建元都城(今北京)等,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封为太保。
▲元代版“张三丰”是名臣刘秉忠的师兄。来源:互联网
忽必烈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儒家学者的支持。大约在这个时期,张三丰被推荐到元朝做官。
在后人编撰的《张三丰全集》中,张三丰表达了对师兄刘秉忠的养育之谢:“君子何以行?吾贵贱子,此仁德也。”对我来说是如此重要。”
忽必烈在位时,虽然重新聘用了一些儒生,但仍然在路、州、府、县设立了达鲁赤赤,这些地方都由蒙古人充任。达鲁赤人地位崇高,享有特权,这不可避免地压制了汉族儒学。 。
或许张三丰不满这种不正常的政局,所以逐渐变得世俗化,最终辞官出家,成为一名道士。
不过,关于张三丰活跃于元初的说法也存在争议。
据史料记载,为元朝做出巨大贡献的刘秉忠于元朝十一年(1274年)“端坐而无病”,享年59岁。
如果说张三丰和刘秉忠是同时代的人,他在元朝为官,然后成为道士,那么到明初张三丰就已经有近200岁了,这显然不太科学。
因此,《明史》写元初张三丰与刘秉忠为同师后,也写道:“二人不可考”。
《明史》中提到过张三丰。相传他的名字叫全一,又名君宝,三峰是他的道号。
《明史·张三丰传》是正史对张三丰生卒年月的考证。也是目前最权威的历史数据依据。认为“元初刘秉忠与刘秉忠同师”的说法无法考证,并借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朝开国皇帝朱棣来推论。寻找张三丰。作为本传记的主要内容。
可见,《明史》倾向于第三个版本,即张三丰出生于元末明初。
清人《三丰先生传》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大理感通寺高僧携一盆山茶花和一匹白马前来朝圣,马嘶鸣,花开花落。 1989年,佛道并重的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招收武当道士张三丰入朝。
圣旨下达后,却找不到张三丰。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下旨“清理”佛教、道教。同时,他从三山派出道教高使到四方,告诉他们“可以请张玄玄(张三丰的道名之一)”。
朱元璋还命与张三丰交往密切的富商沉万三去请张三丰上朝,但他仍然不肯前往。
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儿子湖南王朱白,封地在靠近武当山的荆州。
朱白本人信仰道教。他听说父亲非常崇拜张三丰,就亲自去武当山寻找张三丰,却没有遇见。
正是由于朱元璋的多次出访,张三丰的名气进一步扩大,他的神秘行踪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张三丰去哪儿了呢?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距张三丰较近的明代人任子远在《大岳太和山志》中记载,张三丰于洪武元年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又称太和山)。此后,他常年在此修行佛法,游历各地。遍布武当山峰。
任子元是明代道士。永乐年间,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来,他还帮助胡慧寻找张三丰的踪迹。他的《大岳太和山志》是最早记载张三丰行踪的史料,可信度很高。
相传张三丰在武当建茅草堂居住,并招收弟子传教。由于元末战乱,武当方圆八百里内的大量历史建筑被毁,不少寺庙沦为废墟。张三丰不仅探寻了武当七十二峰、三十六岩的美景,还带领人们铲除荆棘杂草,收集瓦砾砖块,恢复了武当九宫八庙中的三座。
后来,张三丰云游四海,“至此,不知其去处”。
临行前,他留下一句话:“此山日后必兴旺。”这句话预言了明朝开国皇帝朱棣“北建紫禁城,南建武当”并以武当山为皇家道场的辉煌历史。
所以,当朱元璋派人召见张三丰上朝时,张三丰可能已经不在武当了。
▲武当山雪景。来源:图片网
相传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蜀王朱纯在四川结识了张三丰。
朱纯被誉为“礼法所行,表里独一”的“贤王”。张三丰出使蜀国时,与他相处融洽,劝他“退却志向,心虚,以免祸患”。朱纯按照张三丰的教导生活,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三个朝代,确实安然无恙。
朱淳曾在题《张仙画像》中称赞张三丰,其中写到张三丰的相貌,“骨奇髯高,须戟秀美。重阳不远,徐香飘”。璟步飘然,仙气飘然,光明如冰雪肠。” ”这是较早的一段描述张三丰外貌的文字。
另外,沉万三可能在云南又遇见了张三丰。
《三易随笔》记载:“三丰道人本万三师”,意思是沉万三曾拜张三丰为师。
沉万三,江南富商,是元末明初又一位传奇人物。和张三丰一样,他的人生故事也衍生出多个版本。甚至有人认为,沉万三之所以致富,是因为学会了点石成金。或者说他拥有聚宝盆的神通。这些传说大多是荒谬的。
据明代笔记《云教观纪谈》记载,沉万三的财富主要靠海外贸易。他“成为大亨,游走徽、池、宁、台、昌、镇等地的权贵,进行贸易,发了大财”。数百万人炫耀自己的财富。”
在沉万三登顶富豪榜之前,元朝至顺年间张三丰游历江南,与沉万三相识并相识。相传张三丰给沉万三留下了谶语,说:“东南王威盛,将在西南逢其子”。
元末,群雄齐聚。当时已经是江南富豪的沉万三支持朱元璋,提供经费犒赏全军,还帮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外城。
工程完成后,朱元璋对沉万三说:“古时有一位白衣皇帝,名叫‘苏封’,又名庆。”他口头上表示感谢,但暗地里却对这个富翁充满了恐惧。在帝制时代,皇帝之下除了国王,什么都没有,但沉万三却比皇帝更有钱。朱元璋当然不能容忍他。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原本打算将沉万三列罪处死,但在马皇后的劝说下,饶了他的命,没收了他的财产,并将他流放到云南,流放军中。
《张三丰全集》说,沉万三被派往云南后,恰逢张三丰离开武当,南巡。当年,张三丰在山穷水尽的时候,就预见到沉万三会在西南与他相遇。这个谶语或许是对张三丰的神化,但也说明了道家对世间人性难测的看法。
据说,沉万三再次遇见张三丰后,通过后者的指点,扫清了胸中的障碍,重新振作起来,带领当地百姓创业致富。针对当时云贵地区“以辣代盐”的情况,他运用江南腌制技术,改良了当地的“糟食”。后来沉万三病逝于贵州平越福泉山,张三丰亲自为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安葬。
另一个能证明张三丰出现在西南的人是靖难英雄、隆平侯张欣。
据《万历夜火编》、《枣林杂组》等注记,洪武年间,张欣担任普定、平越卫尉时,与张三丰私交甚密。
其中《万历夜火编》说,张三丰因罪驻扎平越,张欣是他的上级。但这一说法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旨探望张三丰的说法相矛盾,因为如果张三丰受到朱元璋的尊重,不太可能会被处以戍卒的职务。如果他被罚为戍卒,必定有正式记录。朱元璋不再需要费尽心思寻找他的下落。
在这个传说中,张三丰还预言了张欣将来会显赫一时。他为张欣的父亲选了一块墓地,位于一个山洞里,对张欣说:“如果你把张欣埋在这里,以后你的家人就会非常值钱。”张欣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当他进入山洞时,看到周围没有人能看到他,他害怕了,所以他只是将父亲的骨头挂在山洞里石牛的角上。
多年后,张欣因其在靖难之役中为朱棣一方做出的贡献而被封为隆平侯。
后来朱棣任命张欣负责武当山的大修工程,或许也与这个命运有关。
永乐十年(1412年),明朝开国皇帝朱棣下旨修建武当山,祭祀真武大帝。他在圣旨中说道:“自真武帝登基以来,诸神已分明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无法表达足够。”
于是,朱棣命张欣等大臣带领三十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修建武当山宫殿。历时十三年,将武当山建成至高无上的皇家寺庙。该工程规模可与同时期北京修建的故宫相媲美,故史称“北建故宫,南建武当山”。
朱棣对武当山的景仰,不仅是为了感谢真武帝的保护,也是为了表明自己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当年朱元璋没能去拜访张三丰,所以朱棣就想找到张三丰来证明自己王权神授的合法性。
武当山建成的同年,朱棣还下旨祭奠神秘的张三丰:
我仰慕真仙已久,渴望亲传。他派使者上香写信,游览名山虔诚邀请。真仙道德高尚,超越万物,顺应自然,神秘莫测。我的才华平庸,品德微薄,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见到你的真诚愿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棣派胡恢多次巡视各地,寻找张三丰的踪迹。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让朱棣夜里不安。起初,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军队攻入京师应天(今江苏南京)后,建文帝在宫中大火中失踪。
因此,胡徽走遍天下,不仅是为了查明张三丰的下落,也是为了查明建文帝的生死。
然而,就像建文帝行踪成谜一样,张三丰在永乐年间也从未露面。
有人认为,张三丰已经坐吊车离开了,胡慧的任务就是花大量时间寻找两个生死不明的人。
▲建文帝画像。来源:互联网
朱棣之所以欣赏张三丰,可能也是因为一个让很多皇帝都欲罢不能的玩意。
也就是朱棣想要追求道家的长生不死的传说。他曾对大臣说:“不服仙药,何不服凡药?”
不过,张三丰并不贪图世俗的财富,更不愿意将道家金丹等功法传授给强者。
有一份文献记载了张三丰对皇帝的看法:“皇帝有他自己的道,不能将金丹金液分给一个人自己的思想和努力来治理。古时候,方士之所以酿成灾难,是因为那些为了利益而入宫的游仙,绝对不是唐朝的叶法山,或者是宋朝的林灵素,我们可以借鉴一下。”
张三丰认为,皇帝应该以政事为重,不应该为追求所谓的仙道而分心。他不想像唐朝的叶法善、宋朝的林灵素那样紧握权力,也不想像古代很多方士、方士那样。尤贤涉足政治,留下了不好的名声。
明初,张三丰“招不来,寻不着”。朱元璋和朱棣父子都找不到他。然而到了明代,张三丰却陆续被封号,被授予“通威显真人”、“道光尚志真仙”、“清虚元妙真君”等称号,受到各界尊崇。在 *** 和公众中。
在官方的尊重下,民间文献中关于张三丰的记载明显增多,而且很多都是基于不实说法。
作为“箭垛般的人物”,张三丰在文献中行踪飘忽,寿命极长。这很可能是因为人们也将其他奇怪之人的事迹归咎于他。
因此,任继玉在《中国道教史》中称张三丰是唐代“自吕洞宾以来更具魅力的‘活神’”。
明代以后的正史中就没有这个人物了。
很多人都喜欢《倚天屠龙记》小说中的张三丰。小说连载版的结局尤其令人难忘。当年过百岁的张三丰看到郭襄生前留下的字迹时,他仿佛又看到了眼前那个明媚聪明的女孩。然而,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金庸在小说中塑造张三丰时,可能参考了明代以来的许多文献。因此火龙传奇,他笔下的张三丰德高望重却又不羁不羁,仙气侠义,正如历史文献中隐居山林的张三丰一样。淡泊名利,远离世俗的是非,甚至拒绝皇帝的召见。
▲电影版《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来源:影视剧照
《大清一统》中,有关于张三丰在武当山修行的记载:
寒冷的季节,张三丰登祝融峰时,嘴里嚼着梅花,吟诵着《庄子秋水》:“秋水一到,百川入江,景流大到无牛。”还有两株竹崖之间的马……”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张三丰大声吼道:“云海触动我的心。”
参考:
【明】张三丰,方春阳主编:《张三丰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任子元:《大岳太和山志》,巴蜀出版社,1994年
【清代】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清代】穆章阿等:《清朝的统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任继玉:《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徐平:《张三丰生卒年月及其生平考》,《儒道研究》2014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火龙传奇 前半生太传奇了,后半生就没有这样的人了》发布于:2024-12-0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