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中原银行拟发行2张银行间存单,期限均为3个月,参考收益率分别为1.90%和1.95 %,计划发行规模3亿元,实际认购金额3亿元和5亿元。亿元,但实际认购率分别为10%和16.67%。同年11月,该行4999万股在阿里巴巴拍卖平台挂牌上市。目前正处于报名阶段,将于12月1日正式启动,虽然起拍价比净值低了不到30%,但还没有人报名。外界纷纷质疑,这家河南更大的城商行为何如此不受人待见。

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该行2024年半年报和去年的年报,就能发现端倪。在债券牛市的背景下,这家银行的债券投资实际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上述巨额亏损不禁让外界对该行的治理机制感到困惑。尤其是连续两任董事长双双被解职,引发了人们对这家万亿美元银行的管理架构、监管、风控、合规等方面的质疑。那么,上述两项巨额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呢?据中原银行原副董事长王炯曾在《银行家》杂志撰文称,中原银行行长郭凯、副行长周立涛等人可能对上述损失负有责任。

发行遇冷

如果单看收益率,中原银行发行的上述两只债券的收益率都不低。中国货币网银行间拆借月报显示,10月份银行间拆借规模达16.75万亿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交易额达1.95万亿元,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5668%。按照常规分析,上述回报率已经高于同行,且发行时间仅有3个月,发行难度应该不高。但结果却是一记无情的耳光。中原银行两张三个月期同业存单仅收到认购总额8000万元。

十多天后,中原银行又发行了一张银行间存单,计划发行规模仅为1亿元,但仅收到3000万元认购。据中原银行公告,这张同业存单期限为一年,收益率为1.93%,但无人关注。这些同业存单的发行相继遭遇失败,不禁让人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事实上,中原银行的4999万股股份被放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平台上。平台信息显示,竞价开始时间为12月1日,起拍价格为3599万元,也就是说对应的每股价格为0.72元。截至目前,已吸引了1000余人围观,但尚未有人报名。

中原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中原银行总资产达1.36万亿元,其中权益资产总额达994.27亿元。

联合资信于2023年中发布中原银行主体信用评级,维持中原银行“AAA”评级。根据该行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布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资本充足率为13.7%,均高于监管水平,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在基本面良好的背景下,银行间存单和股票拍卖相继受到重创。人们不禁好奇,中原银行到底怎么了?

奇怪而巨大的损失

如果你看过中原银行2024年半年报,你会发现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80.96亿元资产减值中,46.38亿元来自投资证券等金融资产业务。 2023年底亏损额为305.1%。

在商业银行中,债券等金融投资造成巨额损失的情况并不多见。河津西子投资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剔除规模1亿以下的基金和成立不到一年的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有296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有1624只,全部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录得正回报。上半年,中证全债基金上涨4.31%。相比之下,中长期纯债基金的超额表现更为突出,在平均和中位整体回报方面也表现较好。这背后的原因可能与二季度的长期利率有关。与意外下降有关。

在此背景下,大多数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商业银行都取得了不错的盈利。据Wind统计,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共实现投资收益2640亿元,同比增长28%。苏农银行等8家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一倍以上。其中,上海银行投资收益增长两倍至80亿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原银行的上述亏损是如何产生的呢?

进一步深挖上述损失可以发现,上述资产减值主要是“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所致。

截至今年6月30日,为46.35亿元,其中已发生减值3.45亿元,尚未发生损失42.96亿元。

虽然不同金融机构对“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有所不同,但中原银行有明确的分类。除了银行、 *** 和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外,还有信托计划。投资管理产品、债务融资计划、私募股权基金及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从2023年全年减值情况看,减值主要为信托计划项下投资管理产品、私募债权投融资计划、私募基金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为非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

事实上,根据中原银行2023年年报,早在2023年,该行投资的私募基金、债务融资计划、信托计划项下投资管理产品、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均已出现大规模减值。当年,中原银行金融投资减值损失高达61.42亿元。

据洛阳网和中原银行介绍,早在2023年2月,理财产品的损失就没有按照到期后收益率进行赔付。

这或许意味着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爆发的巨额金融投资损失早在2023年初就已经爆发。

然而,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中原银行的债权投资可能出现了爆发的风险。

掩盖不良贷款?

当信托计划、私募债权投融资计划、私募基金产品等投资管理产品持续下滑时,人们更惊讶地发现,相信从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非-中原银行的不良率将继续下降。走低一点。

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原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一度达到5.83%。当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平均不良率为4.36%;仅仅一年后,到2023年底,中原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降至408%。

中原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令外界惊讶,很大程度上与该行大量持有房地产贷款有关。

2021年底,中原银行与建业地产、正商集团等省内龙头房地产开发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为两家房地产企业提供总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融资服务,并双方计划在房地产金融、非金融领域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中原银行还与多家房地产企业达成协议,提供贷款支持。

但建业地产很快在2023年中期全面违约,正商地产在2023年底违约,两大客户同时发生债务违约,但中原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不升反降。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外界的好奇。这是为什么呢?

中原银行房地产贷款增速隐藏关键信息。

按理说,这么多合作签约,中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应该会迅速增加。不过,根据该行披露的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财务信息,中原银行除房地产贷款规模从171.57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269.3亿元外,2022年和2023年的贷款仅小幅增长。 。 。

这表明中原银行对建业地产和正商地产的资金支持不仅仅是通过贷款。还有其他金融服务可以提供支持。

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历史上的一次拍卖,清晰地体现了中原银行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

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将于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2月22日在淘宝资产竞价网络平台对中原银行对深圳皇庭投资公司的信托受益权进行公开竞价。

2017年,中原银行以自有资金3.99亿元,通过以下方式认购“中原信托·皇庭国际定向资产管理投资项目 *** 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中原信托·皇庭 *** 信托计划”)。华创证券.本次信托产品募集总额为5.33亿元,基金投资方向为“中原信托安信证券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安信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投资本次精华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方向为深圳市皇庭投资公司。

而如果中原银行以同样的方式认购“中原信托·皇庭国际定向资产管理投资项目 *** 资金信托计划”,将原本无法解决或存在风险的房地产贷款转换为“信托、定向资产管理计划、 ETC。” “以摊余资本计量的投资性金融资产”,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财报中披露的“金融投资持续巨额亏损,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不升反降”的现象。

当然这只是猜测。 Y角兽曾调查过中原银行,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金融投资的巨额损失,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巨大的损失该由谁来承担?

然而,去年12月29日中原银行新乡分行开出的一张罚单,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房地产贷款可能被用作房地产项目的债权投资。当时,新乡分行共收到360万元罚款的原因之一是委托债权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资金被挪用替代土地出让金;此外,该行还以接受不良资产 *** 为条件申请授信。商业。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中原银行也曾发生过。上游 *** 转载的《中国城建网》报道称,中原银行洛阳分行(原洛阳银行)12月向中原信托有限公司(简称中​​原信托)购买两期信托产品2017年12月25日:“中原财富-“红叶272、273 *** 信托计划”总投资24.9亿元,期限5年。因融资项目中原信托提供的资金均为虚假项目,中原银行对其提供的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和投资风险未进行认真审查,导致其24.9亿元巨额资金被抽走。 2022年12月,25日到期无法偿还,其专项开发项目资金流向不明,巨额国有资金面临流失风险。

上述报道称,中原银行有利用债权投资为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先例。建业还通过中原信托发行了多项信托计划。中原银行使用公募理财资金认购这些信托计划理论上是可以的。特别是中原银行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会提示非标债权可能存在投资风险,这意味着中原银行理论上可能会将其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

就像年初热播剧《城中城》中的戴兴,也曾演过类似的戏。因违规,向嘉翔实业提供的贷款被包装为金融产品投资。

不过,戴兴也因车祸身亡,其死因也受到纪委调查。

无独有偶,2023年年中,建业地产、正商地产等房企持续违约,中原银行原董事长徐诺金也突然辞职。今年7月,他被宣布开除党籍和公职。 。

但如果上述金融投资的巨额亏损能够由许诺金一人说了算,那么整个中原银行的治理结构和风控体系就需要大刀阔斧的整顿和完善。

事实上,中原银行原副董事长王炯曾在《银行家》杂志上撰文称,按照《中国 *** 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 《试行》》中,“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和指挥作用,管大局、保落实,按照规定讨论决定公司重大事项”。研究和讨论党组织是董事会和经营层决策重大问题的预备程序。”董事会在确定公司战略、风险控制、执行评价、监管合规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不断完善核心决策和监督执行职能,推动建立以监事会为主导、包括内部审计、合规、内控、纪检等部门的统一监督体系,落实董事监督职能。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1.95,重点关注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和风险。针对发现问题,我们对各级经营机构进行专项排查、专项审计,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发出风险提示,督促整改。

如果真如王炯所说,中原银行管理层是在充分了解重大事项的基础上做出决策的。那么当时的董事会成员除了徐诺金之外还有王炯,还有现任总裁刘凯和副总裁周立涛,他们当时已经是董事和党委书记了,还有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对此负责。

然而,事实真相又如何呢?有待中原银行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披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95 中原银行的奇怪巨额损失到底是谁的责任?》发布于:2024-11-27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