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1990年以来,广州常住人口从591.9万增加到2023年的1882.7万,东莞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175.6万增加到2023年的1048.5万,两地在吸引人口方面都做得对。人口外流的城市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据浙江省衢州市发改委网站消息,今年7月30日至8月1日,衢州市政协副主席朱正率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相关负责人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资源规划局到广州市、东莞市学习检查人口集聚工作。近日,相关研究报告已在市发改委网站发布。
两地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到底做了什么?
报告提到,1990年至2023年,广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3.57%,1990年至200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5.32%。东莞市常住人口1990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率达5.56%,1990年至2000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3.89%(增长3.7倍)。近三年两地增速已回落至0.4%左右。 2022年人口小幅减少后,2023年将恢复正增长。相对而言,衢州市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226万人小幅增长到2023年的229.7万人,年均增长率仅为0.05%,而2010年至2020年增长高峰期为0.71%。
从户籍人口来看,广州户籍人口从1990年的594.3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1056.6万人,东莞户籍人口从1990年的131.9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307.9万人,两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6 %和1.76%。分别为2.60%,约为年均增长率的一半常住人口。随着户籍政策的放宽,近年来增速不断加快。相对而言,衢州市户籍人口从1990年的230.7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253.9万人,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0.29%。
此外,广州的城镇化率2000年高达83.8%,随后小幅提升至2023年的86.8%,年均增速仅0.13个百分点。东莞市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60%快速提高到2010年的88.5%,随后缓慢提高到2023年的92.8%,年均增速1.43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人口流动导致老龄化率和生育率存在巨大差异。 1990年,广州、东莞、衢州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差别很大,都在6%左右。到2020年,分别为7.8%、3.5%和18.5%。一方面,广州、东莞拥有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拉低了全社会的年龄。另一方面,衢州市年轻人大量外流。这两个因素的叠加,造成了老化速度的巨大差异。 1990年以来,广州、东莞的户籍人口出生率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在1%以上。但衢州市的出生率却大幅下降,2023年仅为0.53%。这也是人口流动造成的结构性差异造成的。 。
澎湃 *** 指出,2023年衢州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3‰,死亡率为8.6‰,自然增长率为-3.3‰;与2022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2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6个千分点。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8千点。
今年夏天,衢州政协领导带队考察发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是人口集聚的最重要动力。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凭借区位优势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东莞以制造业立业,已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城市。广州大力发展汽车、电子、石化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拥有成熟的交通网络、先进的基础设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繁荣的服务业市场,到2023年GDP突破3.04万亿元。东莞已建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等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终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5大战略 新兴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为龙头,7个省级新区(开发区)、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支撑,众多乡镇工业区为基础的园区发展格局。到2023年GDP达到1.14万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带来了较高的收入水平,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外籍居民。
在租赁保障性住房方面,将新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广州市15万套公共租赁住房中,有5万套是为无房新就业人员和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约占30%。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广州市财政扶持资金,东莞推动“冠寓”租赁住房品牌建设,国企统一转租安置房等房源经营,为租房者提供便捷入住——在服务和高质量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还增加了租金补贴措施。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或人才认定条件的人员,在租用市政住房时,可享受每月500元的补贴,期限最长为三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方面,在前期共有产权住房试点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到2024年,广州和东莞分别计划建设1万套和3千套,同等情况下房价控制在商品房的50%以内。东莞还启动了保障性住房购买意向网上登记流程。有效登记的,直接进入购房候补名单。注册数据为项目确定机组配置和开发顺序提供参考依据。
两地也逐步放宽落户政策。作为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广州、东莞不断放宽落户限制,以吸引和整合外来人口。近三年,户籍人口增长分别是常住人口增长的8倍和259倍。广州建立了以引进人才入户为主、积分制和政策性户籍为辅的“1+1+3”搬迁政策体系,并设定了学士、硕士、硕士等人才引进年龄限制。博士学位。分别放宽5岁至40岁、45岁、50岁,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到公安局办理户籍手续;积分落户额度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3000个增加到2024年的16000个。东莞市明确稳定居住就业条件由原来的社保、居住年限“双五”改为“单身的”。即在东莞合法稳定居住、工作、参加社会保险、持有有效居住证一年的即可申请户口。落实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先登记后就业”政策,放宽劳动人才入户年龄限制,大幅降低落户门槛。
此外,广州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遍化、便民化,发布《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共93项服务项目,其中73项已纳入常设覆盖。积分户籍、积分入学、积分公租房申请等公共服务“1+N”体系框架,配置一年级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度,根据积分水平和意愿提供公共租赁住房等。东莞市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东莞市“十四五”期间“一老一小”总体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规划政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镇—村(城—镇—村)”三级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
人口外流的城市能做什么?
本研究报告还分析了衢州市人口集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国家“人、地、钱”挂钩的定位不利于我市相关政策的推行。具体来说,衢州市2023年常住人口为229.7万人,比第七次人口普查增加2.1万人,增速为0.91%,仅高于丽水市的0.82%,位居全省第10位。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24.2万人,人口大量外流。当前国家的政策导向是“人、地、钱”链接。资金、土地等要素向人口净流入、常住人口较多的城市倾斜,不利于衢州市争取相关要素。
比如,此次针对养老、健康等一些社会领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仅支持全国103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作为一级支持城市,省内仅有衢州、丽水未纳入支持范围。第二批丽水莲都区列入第二类支持城市,衢州市不纳入支持范围。 《国家城镇化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建设资金和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向吸纳大量农业转移居民的城市倾斜。全国城镇化潜力区还要求城镇化率低、人口多。大城市中仅江山市。
在当前“抢人大战”的宏观背景下,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凭借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持续吸引人口。中西部省会城市人口持续回流,二三线城市加大投资力度。人口招募政策。虽然衢州市202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引进教育的若干意见》,但部分政策在政策内容和竞争力方面与东莞等城市仍有一定差距。例如,东莞针对新市民、年轻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租房补贴政策,政策对象范围更广,补贴金额更高。又如东莞正在推广的配房型经济适用房,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满一年等条件即可享受。房价仅为市场价的一半。衢州市无此政策。
报告还指出,衢州市产业结构过重,吸纳就业能力较弱,产业工人收入水平不高。 2023年,衢州、嘉兴、湖州、东莞私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5000元、6446元、6345元。 ,6715元。
今年,受市场形势影响,衢州市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谨慎。据用工规模200人以上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共报告失业人员1961人,用工荒率仅为2.25%,比一季度下降1.1个百分点。 。大工业项目拉动就业作用减弱。去年,华友、吉利、伊通、鹏辉、金瑞宏、先锋、创柔等7个百亿项目共吸引了4120名青年大学生。今年1月至5月,仅吸引了4120名青年大学生。 1055人。
此外,城市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度不高。优质住宅区主要集中在智慧新城附近,生产区集中在东港、高新园区、巨化等地。存在一定程度的碎片化。很多企业员工在城乡之间呈钟摆式流动,白天在城市工作,晚上回到农村生活。智慧新城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不足。产业工人“有生产,没有生活”,缺乏对企业乃至城市的融入感和归属感。
近期,衢州市发改委组织党支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进行了集中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反映产城融合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吉电新能源反映,周边设施少,年轻人只有娱乐休闲设施。能够进城,另一个例子是,鹏辉调研时,来自河南的2000后员工赵某反映,“生活有点不方便,连外卖都叫不了”。
2023年末,衢州市常住人口229.7万人,比2022年末常住人口229万人增加7000人。课题组建议,吸引外来人员应放在的地位更加突出。长期要以“提质增增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短期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主要重点是产业工人城镇化改革。
“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有产业才有就业,有就业才能吸引人口集聚。”报告认为,要加快“五链”融合,深化工业强市战略1.76,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引进产业链“链主”和生态龙头企业。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加快打造以“六大产业链”为基础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生产 *** 业,加快做精做大文化旅游服务业、体育服务消费、健康服务消费等生活服务业。重点引进更多重大产业项目,更好发挥大项目“增就业能力”作用,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及时掌握产业项目就业安置情况。
报告认为,产业工人在衢州拥有自己的住房,将大大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有效降低流动率。要积极探索符合衢州实际的安置式保障性住房制度,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能上市)。交易),研究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安置房转为配售型经济适用住房,参照东莞“房价=划拨地价+建筑安装费+5%利润”控制平衡试点“先租后卖”保障性租赁住房模式,降低产业工人购房门槛,优先考虑高校,在毕业生、有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等群体中开展试点。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适当提高产业工人租房补贴并加强宣传,为曲区新员工提供“青年站”免费住宿和“礼租”服务,加大对经济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建立专门从事管理运营的国有公司,本着微利经营的原则,提供优质低价的“一站式”服务。
报告还要求,加强工业园区周边住宅、生活配套、商业设施的统筹规划,根据不同工业园区的特点,推进产业邻里中心建设,加强幼儿园、托儿中心、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医院、餐饮、文体、娱乐、超市等。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布局和建设。此外,支持农民工家属随迁就业,缴纳一定期限的社保后给予就业奖励。充分利用零工市场、就业站等平台,为随迁家属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工作推荐等服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76 广州、东莞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哪些正确的事情?向浙江省人口外流城市衢州学习》发布于:2024-11-22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