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宇勤文
马儿驰骋,石榴花开。 11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作协、国家民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主办的“2024中国文学节马奖之夜”系列活动在南宁举行。以传承为梁,以使命责任为支柱,以文艺创新为翅膀,点亮中华民族文化璀璨星空。
在人民的土地上,文学是无国界的。今年首次举办以马奖颁奖典礼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系列活动。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中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让优秀作家的作品更加丰富文艺形式、更加创新。传播方式满足大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强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文学力量。
聚光,民族文学百花绽放
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族作家取长补短、携手前进的历史。时代的宏大风光,山河,都写在笔下。各族作家以笔为马,驰骋于广阔的文学天地,用心灵和灵魂描绘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壮丽画卷。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马奖于1981年创办,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更高奖项。第十三届马奖设有长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奖、翻译奖六大奖项。共产生获奖作品25件,获奖译者5名。弘扬爱国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歌颂时代进步,一直是民族文学鲜明而昂扬的主题——
获奖作品中,布依族作家穆植的诗作《盘江之魂》气势磅礴,构建了一条滔滔江水的形象和波澜壮阔的历史;白族作家北燕的散文《洱海笔记》通过行走来描述这个地方,表现出和谐、和谐、美丽。人文场景;侗族作家姚瑶的《村巴》:观察中国现代化的窗口——大班村《乡村振兴故事》以小见大,为新时代山村巨变提供了独特样本;壮族作家范一平的短篇小说《上岭恋人》构建了一个怀念深厚的审美家园;藏族作家尼玛潘多的小说《高原上》用一个家庭四代人的命运,详细呈现了中华民族多元而又统一的生活画卷……
少数民族作家深情讴歌雄伟的山川、博大的文化、四时的风光,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温馨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主任阿来表示:“中华大地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也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共性和共性。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这里互相对话。”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广阔领域中,民族文学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历史传承和文化表达,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提供了强劲动力。 ”。著名作家邱华东说。马奖评委张雁翎认为,此次评选展现了新时代民族文学创作的新趋势、新成就。各族作家以高度开放的视野拥抱当代中国辽阔的疆域,与时代同向而行,努力创作。 ,描绘出一幅多元统一的文学画卷。
在这个中国文学的庄严而辉煌的时刻,人们以热情和礼貌表达对作家的赞美和对文学的热爱,共同见证新时代民族文学的活力和繁荣。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奔腾——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马奖特展”,全面立体回顾我国少数民族作家以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辉煌历史,展示新时代民族文学的高成就。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成果,彰显了各族文学的活力和独特魅力。
“特展中展示的线索非常清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和马奖的历史。”佤族诗人张伟峰说。藏族作家吉米·平杰认为,特展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学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了我国民族工作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在祖国这个大家庭里,各族作家携手成长,潜力十足。”幸福感和归属感”。
“这次展览不仅让我对少数民族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每个人对文学都有着同样的热爱。”不少观众深受感动,纷纷在留言墙上留言,一笔笔写下自己的感受。
群星汇聚,共创美好未来。这场盛典是对新时代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集中回顾。也是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凝聚更加强大精神力量的有力实践。
荣耀,人民共享的文化盛事
来自人民,到人民。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也是文学艺术的归宿。
本届马奖晚会积极探索“文学”与“艺术”的联动,将颁奖典礼与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相结合,帮助优秀作家的作品进入公众视野,增强文学的感染力和传播力。作家们上台与观众和读者分享创作经历和人生故事,讲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民族文学蓬勃发展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之美。文学和文化。通过广西卫视、北京卫视、人民日报客户端、广西云客户端等平台,读者观众可以深度体验新时代民族文学绽放的新气象。
仪式期间,还同时召开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激励作家坚守人民立场,牢记“国家大丈夫”,担当新文化责任。使命,推出更多适应时代变迁、中国进步、人民呼唤的精品力作。
文学之光照亮了生命、照亮了灵魂,也让八桂之地的文学气息更加芬芳、芬芳。
11月14日,由中国作协、广西作协共同主办的“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启动。徐桂香、关仁山、王跃文、刘建伟、亚瑟、田二、李月热等文学名家访问广西大学等四所高校,通过文学对话、专题讲座等方式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用文学心灵沟通,用真诚架起桥梁,培育文学新生力量。
在广西民族大学,哈萨克作家叶尔凯西·胡曼别克说:“新疆和广西都是文学热点。天山象征着白雪和险峻,而广西则象征着红豆般的温暖和细腻。”她演唱了一首民歌,表达了对广西的热爱和感激。歌声四溢,来自内蒙古的该校研究生郭敬轩现场回应达斡尔族民间说唱艺术《乌春》……一派多民族艺术互动的欢乐场面。
11月15日至16日,《人民文学·人民评论》读者交流会暨座谈会在南宁举行。作家、编辑、阅读推广者和读者坐在一起,分享阅读心得,畅谈文学人生。读者畅所欲言,编辑听到建议,作家感受到真诚的肯定和喜爱。
“与人民、与读者同行,好作品是命脉,好读者是亲人”。 《人民文学》主编史占军说。作家、编辑有意识地邀请民众审阅论文,寻找并重塑文学与民众之间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精神联系和情感共鸣。这种由读者反馈引发的变化也给文学作品和文学期刊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作者是出版的来源。为读者提供优质产品是出版商与作者携手完成的文化使命。 11月16日,2024年中国—东盟图书文化周盛大开幕。共展出图书出版物3万余种盛大传奇,举办30余场专题活动和读书分享会,搭建作家与读者交流的创新平台。书香丰富八桂,文学魅力连接东盟。广西出版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举措,积极推动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追光,文桂大军驰骋,蓄势待发
骏马奔腾之处,笔握风云。八桂地这片文学热土,孕育了一支精干、富有创造力的文学创作队伍。新时代,桂军文军以新的姿态、更高的地位脱颖而出,八年来不断转型创新发展。桂文脉努力创作出更多弘扬中华精神、凝聚中华力量的佳作。
在今年的马奖评选中,广西瑶族作家CD的《烟雨满漓江》、壮族作家范一平的《山上恋人》、壮族诗人黄芳的《落下》获奖。三位作家连续两年共同荣获广西马奖。获奖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前茅,展现了文学大军锐意进取、攀登高原、攀登高峰的风采。
1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文学桂君”现象观察》的重磅报道,聚焦奔腾的文学桂君“如一条河流穿过一群人”。的人”。山后的故事,就像一匹骏马奔腾过草原,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融入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碧海蓝天。
“广西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版图上引人注目的存在。作家的写作离不开他所熟悉和生活的土地,这一点在广西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八桂之地我国人民就像一颗颗珍珠,将生活的苦涩与甜蜜孕育成一颗醇厚璀璨的珍珠,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国歌、错综美好的情感和万千的生活品味。”莫言表示,广西作家写出了令整个文坛印象深刻的佳作,他们的作品与他们息息相关。影视紧密结合,广西作家的影响力早已溢出文坛。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将广西作家协会调整为单独的副厅级群众组织,增强了文学桂军的组织力量,增强了广大文学工作者的文化自信。该地区。 11月15日,广西作协揭牌仪式在南宁举行。
“文学桂君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更好时代。”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喜说。近年来,广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广西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多次荣获国内重大文学奖项,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文艺桂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广西文学的新时代已经开始。”著名作家毕飞宇感叹道。广西有那么多的好作家、好批评家、好出版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学读者。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共鸣,文坛期待着这种共鸣的结果。著名作家徐则臣认为:“文学桂军的梯队完整,各个年龄段的作家都很优秀。广西有良好的文学传统,这种传统本身就能影响年轻作家和有写作兴趣的年轻人。” ”
“中国文学节马奖之夜”在广西举办,再次聚焦八桂,让更多人感受到广西民族文化的活力,看到广西山水之美、人文魅力、发展之光。 ,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
著名诗人杨克看到平卢运河建设的火热景象,激情澎湃地写下了一首诗:“一江兴,百城兴,连接的不仅仅是水,更是整个世界的灵魂”。向南/这是广西的荣耀/这是天丹的宏伟建筑/水关的不朽传奇将永无止境。”编剧龙毅感叹:“我在广西,有音乐、有舞蹈,有这么好的风景,还有这么好的民族风情。广西是在中国拍摄的,《治愈故事》更好的部分。”
山河是卷,奋斗是文。我们期待广西新一代作家在这片文学沃土上辛勤耕耘。我们相信,在时代的激流中,各族作家将共同扬帆前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报纸页面的屏幕截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以笔为马,驰骋在广阔的文学天地——“2024中国文学节马奖之夜”系列活动纪实》发布于:2024-11-2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