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更大的游戏公司不应该在深圳南山,而应该在上海浦东;
但是互联网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不要用乾隆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决定在国内网民不足1000万的环境下打造一个“互联网迪士尼”,但这一蓝图直到今天才得以实现。
(律师警告信)
当时由于缺乏受众盛大传奇,建设一个大型的网络动漫社区肯定需要投入,所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那么从1999年到2001年盛大在做什么呢?
在与“核辐射”的斗争中。
1999年,互联网一片红海。 那时的互联网公司就像今天的虚拟货币一样,无限膨胀。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互联网,很多没有具体规划的杂牌互联网公司也加入进来,造成“产能过剩”,过剩变成了“泡沫”。
可以理解为比特币以外的其他虚拟货币。
2000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威力犹如“核爆”般波及全球互联网行业。
这段时间里,盛大一直在极力避免互联网泡沫破灭带来的影响,直到2001年6月陈天桥遇到了一款名为《传奇》的游戏。
天上飞龙
对于盛大而言,购买《传奇》的代理权是一场 *** 。
如果说盛大从网上学到了什么,那极有可能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陈天桥集资30万拿下《传奇》的代理权,然后利用代理合同与电信运营商协商两个月的宽带和机房试用期。
然后,两个月内,传奇的同时在线人数飙升至40万。 那时候点卡就像今天的显卡一样,基本用不上。
从2001年9月到2001年12月底,盛大的营收达到455万,净利润323万。
随后,2002年至2003年,盛大正式发力,营收分别为3.26亿和5.99亿。
这时,传奇的授权方Actoz跳了出来,公开指责盛大拖延支付传奇的股份。
盛大一点也不慌张,直接在同年2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传奇世界》,并在2004年收购了Actoz 28.96%的股份,成为Actoz的之一大股东。
但是《传奇》的版权不仅在Actoz手里,而且还有版权,这就导致了直到今天传奇的版权归属不明。
龙摇尾巴
盛大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一时间无数资本开始向网络游戏集聚。
金山的《剑侠情缘》、九城的《魔兽世界》纷纷出来抢占市场,就连搞保健品的史玉柱也出来投资《征途》。
尤其是2004年,魔兽世界逐渐出现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迹象,九城和盛大苦战了一段时间。
区域总代理、可乐大战、九城和盛大动作频频,直到2005年盛大决定将传奇改为“时间自由模式”。
2005年,盛大决定取消传奇的点卡收费制度,改为物品收费; 这也是后续国产网游道具收费模式的万恶之源。 (后称:CSP盈利模式)
此举让盛大的营收几乎跌至历史新低,但在2007年却实现了一波“触底反弹”,营收达到24.7亿元。
从2003年开始,盛大就开始了并购布局,期间先后收购了变风、好方、起点、ZONA、上海树龙科技、深圳枫林火等多家互联网相关企业。
盛大的并购过程,似乎正在逐步实现陈天桥最初的理想——打造中国的“互联网迪士尼”。
但是盛大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陈天桥不喜欢游戏。
多年来一直靠游戏盈利的盛大,不仅没有加大对游戏的投入,反而在金融和网络整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大盒子)
所以从2005年开始,盛大的游戏业务就一直处于“备货”状态。
康龙有遗憾
陈先生不喜欢游戏,他也不记得自己是靠一款叫传奇的游戏发家致富的。
在腾讯、网易、完美世界不断加码游戏产业的同时,盛大瞄准了电视。
我们仍然不知道为什么盛大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了所谓的“盛大盒子”上,而不是做一款蒸蒸日上的游戏。
2012年,盛大游戏核心负责人谭群钊离职。
从最初推出的《传奇》,到后来的冒险岛、泡泡堂等游戏,再到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和集团的合作,都能看到谭群照的影子。
盛大的成功或许不是陈天桥的独到见解,而是谭群钊力挽狂澜的努力,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式。
(怪兽大叔的传统表演)
2014年11月,盛大将其持有的盛大游戏18.2%的股份全部出售,未来不再持有盛大游戏股份。
这个引领游戏行业13年的龙头品牌,终于易手,渐渐黯淡。
此后,除了盛大游戏,盛大还出售了起点电、变峰、浩方等多处股权,将当年打造的“江山”全部卖光,不遗余力。
没有核心的盛大在国产网游史上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不能称之为“昙花一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999年到2001年的时候盛大在做什么呢?》发布于:2023-01-1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