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题: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新中国成立75周年水利发展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 刘世平 魏宏义
民生是之一要务,治水是重中之重。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 *** 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建立了世界上更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水利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约用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治水双力”,制定了国家“河流战略”,勾画了全国水网建设,将我国治水水平提升到新水平,推动水利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保护河流安全,全面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2024年夏天,长江经历了多轮洪水的严峻考验。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中上游水库群,为成功抵御三级洪水、有效保障长江安全发挥了关键作用。两年前,长江流域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水利部门实施长江流域抗旱保水专项联合行动,保障1385万人饮水安全和2856万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
长江流域防洪抗旱是国家防洪抗旱能力的一个缩影。
自古以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新中国成立初期1.85,全国仅有水库1200多座、堤防4.2万公里,大江大河基本没有治理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洪涝灾害防治工作,集中力量建设水利工程、防治水害。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大江大河治理明显加快。特别是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涝灾害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点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淮河临淮港、海河流域密云水库等一大批控制性水利工程建成并充分发挥作用。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大幅提升。黄河下游有“三年决口一次、百年改道一次”的历史。经过彻底改写,淮河混乱的水系逐步理顺,海河洪水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75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不断建设和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雨水监测预报体系、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全面跨越,困扰我国几千年的水旱灾害得到消除。大饥荒的局面逐渐消除。
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类水库数量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200多座增加到9.5万座,总库容由200亿立方米以上增加到近1万亿立方米,五级以上河堤数量达到32.5万公里。干流基本具备抵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更大洪水的能力。
构建全国水网,不断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752亿立方米,为40多个大中型城市提供稳定优质水源。沿线中等城市和1.85亿人口。
从1952年 *** 主席提出南水北调宏伟构想,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开工建设,再到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南水北调工程竣工。该项目有效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翻阅中国水图,我国基本水情呈现夏季洪涝、冬季枯水、南北资源丰富的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75年来,完成了一批跨流域调水和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滦水入津结束了天津人民饮用苦咸水的历史;东深供水深圳,解决香港、深圳缺水问题;牛栏江—滇池补水、甘肃陶引一期、青海大吉黄引水等区域调水工程竣工,四川亭子口、贵州黔中等调水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竣工,为平衡水资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地区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推进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和150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汉渭引水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调水工程建成。两广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吉林水网骨干工程、黑龙江临海水库等已完成。重大水资源调蓄节点工程开工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供水总量仅为1031亿立方米。 75年后,我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突破900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75年来,我国液压技术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黄河小浪底等世界级水利工程和溪洛渡、向家坝、和白鹤滩,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施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全国水网建设,全面增强水资源协调配置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
农业命脉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9月8日,随着宁夏炎环顶提水工程某泵站进水闸门落下,宁夏引黄灌区夏秋灌溉工作圆满结束。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引黄灌溉面积仅有1200万亩,2023年将达到1.27亿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保障了粮食安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1949年,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4亿亩,到2023年底达到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56%的灌溉面积,生产77占全国 % 的粮食和 90% 以上的经济作物。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安徽淞石行、山东巍山、河南红旗渠等灌区。全国建成7300多个大中型水浇地,数亿亩农田由“靠天吃饭”变为“旱涝保收”,彻底改变了过去“旱涝保收”的局面。排灌能力严重不足,粮食生产能力低下。
75年来,我国始终把节约用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之策。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促进了东北节水粮食增产、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和减少采矿、南方节水减排。农业用水量保持稳定,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曾一度困扰着亿万农民。我国先后实施人畜饮水和饮水救助工程,解决严重缺水地区饮水困难问题。进入“十三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到2023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农村供水设施从无到有,群众取水更加方便,供水质量由差转优。许多农民世世代代背水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75年来,党和 *** 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 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河湖管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了生机,流域重新焕发了生机:黄河实现连续25年长流,黑河下游持续长流。东莒沿海连续20年不干涸,百年停流的京杭大运河连续三年有水流过,永定河全部有水。断流26年后常年...
新时代新征程,水利部门正以新步伐阔步前行,努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现代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85 奋发图强强国踏上新征程|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强水安全保障——新中国成立75周年水利事业发展成就总结》发布于:2024-09-2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