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 网(记者 张旭)秋风明媚,天高云阔。中条山脚下,关公故里绿树成荫,古韵悠长。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关帝庙内,游客、信徒在大殿外屏气凝神,跪拜祭拜,虔诚叩头,形成一幅文化脉络绵延的画卷。
“解州关帝庙,天下之一”,解州关帝庙被誉为“关帝庙之祖”、“武庙之冠”。千百年来,关公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和超越时空、超越地域的内在力量,牢牢镌刻在解州关帝庙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之中,深深烙印在海内外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怀之中。
一本忠义文化的历史教科书
解州是关公故里,据《三国志》记载,关公姓关,名禹,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关羽从军一生,讲信守诺,豁达正直,正义勇武,廉洁奉公,恪守良知,为后世留下无数佳话。其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精神品格,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之中。
“放眼历史上的英勇将领,谁能与白马上的云长相比?”走进解州关帝庙,楼阁、楼阁、回廊串联起关公文化的历史文脉。桃园三兄弟、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午门两侧墙壁上的壁画,将关公的传奇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将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生动地展现给世人。
“我不感谢春神的恩赐,但我的画有自己的名字。别嫌弃那片落叶的苍白,它永远不会凋零。”《风雨竹》画作上的一首诗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经过导游的介绍,藏在画中的诗句被辨认出来。有游客双手合十,表情肃穆。上方悬挂的“忠贞不渝”四个大字,更显庄严。
解州关帝庙匾额众多,崇宁殿门前凹槽内悬挂“乙丙乾坤”匾额,为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崇宁殿前廊下悬挂“万世仁济”匾额,为咸丰皇帝所书;崇宁殿前檐下悬挂“神勇”匾额盛大传奇,为乾隆皇帝所书。众多匾额无不见证着历代官民对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在薪火相传的过程中,关公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州关帝庙是一本忠义文化的历史教科书,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单体古建筑40余座、古籍文献9000余册、可移动文物1775件……这里丰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见证着忠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自创建以来,历代均有扩建、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主体建筑为清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更大、结构更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自1978年开放以来,每年都举办一系列隆重的纪念活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公文化爱好者。
随着清明节、解州古庙会、关帝诞辰、关公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的连续举办,解州关帝庙接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关公信徒逐年增多。同时,该庙还与美国、法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墨西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帝庙、关公文化协会开展庙会交流和关公文化交流。
“2019年起,解州关帝庙与关公文化研究院启动‘关公文化交流基地’全球共建活动。”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公文化研究室主任陈媛媛介绍,近年来,在庙内的功德箱里发现了游客、信徒捐献的外币70余种。
“世人敬仰关公,核心就在于他忠义报国、仁慈待人、信义处事、义理交友、勇敢斗争的品格。这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理想。”关氏宗亲会会长、关公第68代嫡系关信刚如此认为。
关公文化发源于山西,但其影响力却不仅限于山西省,而是辐射到世界各地。其“忠义仁勇”的核心理念早已根植于全球华人心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关公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傅文远说。
扫描打开手机上的当前页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盛大传奇 忠义 | 解州关帝庙:古韵新风,传承忠义》发布于:2024-09-2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