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普教轻职”之势逐步改变。三年来,11.16万名高中毕业生突破普通高中线选择职校;“毕业即就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全省主要行业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知华圈、友华圈”不断扩大,34所“半·模学院”跨越大洋在海外办学成效显著。十年来,教育部与山东省开展三轮职业教育共建行动,不断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34所“半墨学院”跨海办学
山东是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大省,有541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274.4万人。作为经济大省和海外产业投资大省,产业发展到哪里,山东就努力支持到哪里。近年来,山东探索出 *** 统筹、产业对接、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举办了50所职业院校,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央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17个国家建设了34所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并以“工匠圣人”鲁班和“中国科圣人”墨子两位山东职教先贤的名字命名“班·墨学院”。
“巨额的海外投资,使得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中国技术、设备和工艺,了解中国文化、能说汉语的熟练技能的当地员工。”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处长陈志浩说,基于聘用当地员工可以节省企业成本,同时带动当地就业、服务当地民生,大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开始在当地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供给提出新的要求,海外学校应运而生。
“教育标准‘走出去’,不仅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持续带动中国产业技术标准走向世界。”山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宏文说,该院与多方联合研制的3项职业标准,已纳入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4项专业教学标准、19项课程标准分别被泰国、缅甸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企业认证采用。
9月5日,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建造中心,建筑工程系老师马方兴(左四)在模拟沙盘前给加纳学生讲课。新华社记者郭旭雷摄
针对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山东职业院校纷纷推出“国际化”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服务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不少职业院校还自主或联合培养来华留学生,通过“引进来”扩大“知华、友华”的朋友圈。山东职业学院已培养了巴基斯坦、加纳、缅甸等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两批学历生。2021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孟加拉籍留学生纳伊姆·阿里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他的收入可以负担一家七口的生活开销,家中还添置了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电。他说:“非常感谢中国教会了我一门技能。”
11.16万中考生再选一条轨道,由“普通”选拔转为“职业”选拔
2024年,济南市中职学校将全部实现之一批招生。济南历城职业中专党委书记赵波说:“去年学校更低录取分数线比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高1分,今年高了41分。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根据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自身喜好、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山东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今年录取分数线不断上涨,很多专业突破本科线。
全省宏观数据也显示,“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正在转变。山东职业教育高考报考人数由2012年的3万余人增加到2024年的27.6万人。三年来,全省初中考生突破普通高中线选择中职11.16万人,高考考到本科线选择高职12.37万人,普通高中学生转入中职4.6万人,职业教育吸引力凸显。随着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优质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成为技能型人才,用技能报国。
青岛港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帆船模拟器上训练。记者张丽媛摄
升学渠道畅通,学生发展空间广阔。2012年以来,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并不断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高考体系。此外,山东还推进“职普融合”,实施中职、高职、本科多种形式的一条龙培养。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戴东晨通过职业教育高考,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目前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博士生,实现了从中职生到博士生的蜕变。 “这相当于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搭建了一座‘立交桥’,中职学生既可上高职本科,又可上应用型大学,也为新生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新优质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王志刚说。
技能竞赛拓宽学生发展渠道。2020年以来,山东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追逐梦想的舞台。每年大赛获奖者都是各大企业争相争取的“明星”,同时获奖者可享受职业教育高考拔尖技能人才免试政策,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深造。近年来,山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奖牌数量位居全国之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越来越大。
主要行业新增就业人员70%由职业院校培训
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工匠力量”和“工程师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社区龙头企业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魏文斌说:“我们为实训配置了价值1亿多元的生产设备,派出60余名工程师、工艺 *** 担任专职实训教师,开发了80余部实训教材、1万余个企业技能知识点。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每年为企业输送近2000名人才,职业院校学生入职享受本科工资。”
目前,歌尔已与50余所高校紧密合作,共建6所现代产业学院、15所特色产业学院、40余个校企合作专业。魏文斌认为,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就业意向高、关键能力强、用人部门评价好,职业学校已成为产业发展优质、稳定的技能型人才来源地。
这是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学院培训车间。新华社记者张丽媛摄
济南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获批国家级市级产教联合体,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革”为主攻方向,校企共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150个,开展技术研发项目647个,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智能”制造转型。东营职业学院对接东营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打造高水平石化技术专业群,与东营港共建高端化工产业联合学院,从一线 *** 到公司董事长,东营规模以上的化工企业主产线上都有毕业生,实现了对区域化工企业人才支撑全覆盖。
谁能想到,在距山东数千公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麦盖提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助力打造的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产业,如今已实现规模化养殖,市场热度爆棚。据悉三职业,学校团队已为当地400余名养殖户和致富带头人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成为当地极具潜力的产业增长点。
这是山东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帮助新型农民就近就业的一个生动范例。近年来,山东选取11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人口大县、经济大县、特色产业强县、特色产业强县联合举办初中以上“三二”继续教育,平均每年为县域输送近1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数据显示,山东省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全省高职院校年均培训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60余万人,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优势产业集群、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主要产业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高职院校。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表示:“在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正不断为现代化建设筑牢人才基础。山东将深入推进职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充分释放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力量。”(记者杨守勇张丽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三位大咖”揭示山东职业教育新趋势新格局》发布于:2024-09-1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