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10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李亚男吴静)在职业教育普遍面临“上热下不热”“校热上不热企”“官热上不热民”“三重壁垒”的情况下,拥有全国八分之一以上高职院校学生的河南,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大投入、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等方面锐意开拓新领域,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河南路”,使职业教育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成为区域振兴的有力支撑。

县区首轮职业教育试点 打破教育与就业“两面”关系

该公共实训基地投资8亿元,规划用地1156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近年来发展本地职业教育的“大动作”。目前,基地已吸引21所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入驻,开设航空服务、纺织服装、机电维修等27个实训专业,年培训人数超过1.5万人次。

“以职教局为纽带,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政企校一体。”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说。

王继军介绍,过去平桥教育部门有100多人,但负责职业教育的只有4个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有100多人,但负责就业的只有6个人。“大家口头上都说重视职业教育,但从体制上讲,职业教育已经被边缘化了。”

针对人手不足、条块分割等体制机制障碍之痛,平桥区于2011年10月成立了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局,整合教育部门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能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职能,配备36名职业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从此,职业教育驶入了专职管理、协同推进的快车道。

“因为有了统筹管理机制,实训基地真正成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信阳航空服务学校校长刘品胜告诉记者,教学楼在校园中央,四周分布着厂房,每个厂房里都有一家企业,学校开设的每个专业都有一家企业在校园里生产、办公。

实训基地还为学校的教学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信阳航空服务学校的“三明治教学法”受到好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然后立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立即带回课堂,让老师进行分析指导,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完全融合。

以学校与携程联合建设的信阳呼叫中心为例,学生入学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前两年学习呼叫专业,第三年在呼叫中心实习,毕业后可直接就业。目前,学校已为携程输送了500余名学生,月薪3000至4000元。

工厂化学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五年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从一所千人规模的中职学校成长为一所万余名学生规模的高职学校,校长张震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跨越式发展的秘诀:“校企合作”。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校企合作正成为高职院校内生增长的突破口。

“新校创办的过程,就是校企合作的过程。”张震说,学校建立了占地200多亩的工业园,引进了10多家企业。学校提供土地,企业建厂房、建生产线,企业不从外面招工,主要利用学校学生在岗实习。

学生毕业就能就业,上岗就能干。企业尝到了校企合作的甜头,兴办职业教育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股份制办学成为校企合作的新趋势。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合作成立龙翔电气工程学院,其中学院持股51%,公司持股49%。

“企业是高校的,高校也是企业的,我感觉我们找对了路。”龙翔电气公司董事长李端忠说,目前公司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是在这里培训的。

“这是我们办好工厂式大学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张震看来,通过将工厂带进学校、校企共建,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力,也有效增加了企业的参与度和责任度。

河南省支持11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公私合作、公私合作、股份制等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成立15个行业性职教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建62个职教集团,累计吸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2122家,初步形成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就业顺畅、招生火爆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2011年,河南焦作的任静高中毕业后没有参加高考,而是选择就读郑州轨道交通职业学校乘务专业,大二时趁着春运开始实习,大三时通过郑州铁路局的面试,成为一名高铁乘务员。

“当时我了解到,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行业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三职业,非常需要人才。和父母参观了学校之后,觉得学校的教学很有针对性,就业有保障,入学还有补贴,就选择了这里。”

郑州市轨道交通职业学校是一所2010年创办的中职学校,建校短短五年,在校学生已逾1.5万名,今年招生再创新高,突破8000人,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就业顺了,招生才会红火。”该校校长于存涛说,学校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投入数千万元购置整列实车地铁,建成地铁、高铁模拟实训平台,配备自动售票机、安检机、进站闸机等设备,覆盖轨道交通行业70%以上岗位的初、中级岗位。

“我们的学生到北京、上海等地铁公司上班,可以直接担任新进员工的指导老师。春运期间郑州新开通的临客列车,全部由我们学校的学生担任。”郑州地铁就业办主任郭晖说。

据河南省教育厅统计,2008年以来,全省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技术人才470余万人,全省高职、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0%、96%以上。

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河南省还决定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生全部免收学费。

“前五年是河南职业教育摆摊打基础的时期,现在是提高层次、提升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服务能力、活力的时期。”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尹洪斌表示,河南将继续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职业教育如何突破“三重障碍”?》发布于:2024-09-1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