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上官云
张、王、赵、刘……这些姓氏听起来很常见,但其中可能蕴藏着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渊源。
近日,一场名为“寻祖寻根——姓氏文化主题展”的展览成为热议话题。记者参观展览,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姓氏的起源有很多,有的基于“图腾”,有的基于“官职”,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很多姓氏颇具趣味。
展厅一角。 上官云 摄
一场讲述故事、蕴含珍贵文物的展览
此次“姓氏文化主题展”位于国家古籍博物馆第三展厅,从入口右转,穿过一条不太长的走廊,宽敞的展厅便呈现在眼前。
进入展厅,从左边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姓氏起源的讲解。整个展览以中国姓氏的起源为主题,涵盖“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变迁”、“稀有姓氏”和“姓氏的趣事”四个单元,展现了不同姓氏所蕴含的传奇故事。
本次展览与同类展览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文字、图片外,还精心挑选了100余种200余件珍贵文物,共同考证中国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如侯家孟吉铜簋、韦伯旭铜鼎、曾大公尹继带矛、钟鼎等青铜器54件,刻有姓氏的甲骨文45片,家徽珍贵拓片32张。
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还从国家图书馆藏有的1万余种姓氏族谱文化典籍中精选了《世本》、《元和行传》等53卷46种名著,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相互解读,不仅拓展了典籍的欣赏外延,也提升了器物的文化内涵。
展厅内部分展品。摄影:上官云
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展览将于4月初正式结束,自开展以来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姓氏”与“族名”的由来
俗话说,“参天大树必有根,山涧流水必有源”。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姓氏文化,姓氏源远流长,是辨识家族血缘和血缘关系的文字符号。
但“姓氏”与“族名”最初并不是一回事,在母系社会时期,以女性为中心形成了若干个母系氏族部落,为了区分不同血统的部落,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符号,这就是最原始的姓氏。
当时部落成员实行外婚制,孩子出生时只知母不知父。中国古代八大姓氏姬、姜、瑶、嬴、姒、巽、圭、姬,都带有“女”字,这也反映出“姓氏”应为母系社会的产物。
“氏”是“姓”的一个分支,出现在宗法氏族社会。南宋郑樵在《通史》中写道:“姓,祖宗之名;族,分宗族之名。”
一般而言,天子有姓无族名,王侯、贵族、官员兼有姓氏和族名,平民、奴隶只有名而无姓氏或族名。周代,姓氏和族名开始混淆。战国时期,姓氏和族名一般合一。秦汉时期,姓氏和族名合二为一,平民也逐渐有了姓氏。
观众参观展厅。 上官云 摄
“姓氏”的由来是怎样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提到几个姓氏,但如果要深究它们的起源,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一般来说,姓氏的起源可能有几种,比如图腾符号、封地、官职、封地等。
上古时期生产力比较落后,更何况上古时期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水平很低,一些部落把某些物体当作祖先或者“保护神”来崇拜,就产生了“图腾崇拜”,有的图腾成为氏族的徽记或者象征,一些动物图腾,如豹、虎、龙、马、牛、羊、鱼等,逐渐成为姓氏的来源。
杨这个姓氏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其实它有自己的名字。东汉时期,有一位清官叫杨旭。他在任南阳郡守时,有郡守送了他一条生鱼。杨旭将鱼挂在院子里,以示拒绝受贿,因此获得了“挂鱼郡守”的美誉。后来,“杨旭挂鱼”便被用来形容清官。
此外,有些姓氏的起源与官职有关。先秦时期实行“世袭爵位”制度,一些官员的后代以这些官职为姓氏。据考证,由官职衍生的姓氏有上官、侯、士、郎等。
古代统治者为了有效控制领土和边界,一般会选择将外戚、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一些诸侯的后代以封地或封邑为姓,如齐、鲁、晋等诸侯国,后来都成为常见的姓氏。
“姓氏”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出现了“改姓”的情况。专家介绍,这是姓氏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在姓氏与族名结合之前,姓氏是先天的,基本不会改变,但族名的使用却不固定。正如顾炎武所说:族名可以流传千百年而变化,但姓氏却千百年不变。
上官云 摄
自秦汉以来,姓氏不断合并,一个人或全家改姓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是自愿的,有的是被迫的,包括风俗习惯、历史变迁等社会原因。
比如皇帝赐姓、改姓,秦朝以后,赐姓成为皇帝表彰功臣、提拔官职的重要方式之一,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类似的例子。
但皇帝赐姓并非都是好事,也有皇帝为了表示贬损的惩罚,赐以“恶姓”。武则天就曾赐给唐高宗的皇后王氏“蟒”姓,这显然不是一个好名字。
有时,为了躲避灾祸,古人也会主动改姓,但很多情况下,新姓氏会通过增删笔画、读音相近等方式与旧姓氏保持一定的联系,以示没有忘记祖先的血脉。
当然,除了上述情况,一些姓氏也会因为避开王姓等原因而被更改。“姓氏更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细节。
有些姓氏很古老,有些姓氏很有趣
因为姓氏在历史上有过变动,有的姓氏很古老,有的姓氏则比较“新”,如英姓,起源于尧、舜时期,相传为少昊姓,历史非常悠久。
据记载,颛顼帝有个女儿(一说是孙女)叫女秀,她吞下了一只乌鸟的蛋,生下了大业,大业又娶了少典的女儿超变传奇,生下了伯益。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开荒,便改姓为嬴。伯益就是嬴姓的始祖。
相传先秦诸国中,嬴姓有秦、梁、许等。秦人原为少昊东夷部的一个分支,西迁西蛮之地。除秦外,嬴姓诸国均在东南方。文献中嬴姓也写作“嬴”。著名的嬴姓人物有秦襄公嬴恺、秦始皇嬴政等。
展厅内参观者。 上官云 摄
有些姓氏特别有意思,比如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的《东郭先生》的故事,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此外,以出生地或居住地为基础的姓氏,也是中国姓氏的一大来源。
相传齐桓公的后裔居住在齐国都城外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古人称外城为“郭”。这些人的后裔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氏。此外,东门、西门、东方等都属于这一类。
“融合历史传承”的姓氏文化
中国姓氏其实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演变过程,专家表示,先秦时期的古姓氏只有几十个,后来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中国姓氏数量时增时减,但总体趋势是逐渐增加的。
据汉代王符《千夫论》、应勋《风俗通·姓氏篇》等记载,各收录姓氏约500个;宋代邓名世《古今姓氏辩证法》收录姓氏2101个;至清代张澍《五姓书》已收录姓氏5129个。
有时,古人选择姓氏有些随意,以草木花卉为姓,以天干地支为姓……甚至连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姓氏。国家图书馆收藏了一些罕见、不常见的姓氏族谱,证明巴姓、霍姓、宦姓等姓氏是真实存在的。
但这些姓氏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班固《白虎通义》这样描述姓氏的重要作用:“人何以有姓?以敬爱,以亲亲,以远禽兽,以分婚姻。”
正如一位参观“姓氏文化主题展”的观众所说,“姓氏”不仅深入中国人心中,更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高兴有机会能多了解一些姓氏文化。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超变传奇 真的有“东郭”这个姓氏吗?这个姓氏和官职有关吗?你对姓氏了解多少?》发布于:2024-07-0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