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红日近,回头白云低”

“荷叶无穷碧,荷花红霞满天”

“天门破楚河开,清水东流又归来”

诗情画意、美景

穿越千年

落入我们的眼睛

多读书,多走路

暑假来了

古诗中最美县城

其中隐藏着什么惊喜?

快来一起探秘吧~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如汪伦对我的爱

水波粼粼,碧波映天,在诗人李白的眼中,这股永不枯竭、奔腾不息的水流正是他与好友历久弥新的友谊的化身,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伦情”的名句。

△ 安徽省泾县桃花潭

✍唐代时超变传奇,一尺约相当于今天的30厘米。桃花潭真有“千尺”深(约300米)吗?其实李白只是“夸张了一点”——据了解,桃花潭的深度在2至10米之间。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这里有千年古雷雨墩、神秘莫测的蜀板石、李白醉眠的彩虹丘、能听见歌声的固安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

△泾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县”正在走向衰落

安徽省泾县——宣纸之乡

“轻若蝉翼,洁若雪中,颤动如细丝,无声无息。”宣纸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始于唐,产于泾县。”人们常用八个字来形容它的魅力:墨韵变幻无穷,纸本千年。

宣纸以泾县及周边地区的榉树皮、稻草为原料,从采集原料到抄纸,要经过制浆、捞水、晒干等108道工序,耗时约三年。

△工人正在加工宣纸原料

2009年,中国传统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获奖证书将采用中国传统宣纸制作。

现代化的管理也为传统的宣纸制作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今,泾县年产宣纸500余吨、书画纸1万余吨,为当地带来年产值10多亿元。

难道你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吗?

流向大海,永不回头

河水奔腾,东流入海,蔚为壮观,李白便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

✍你是否好奇李白笔下的“天堂”——黄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其实,黄河的源头是宁静祥和的——它是位于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裕固宗列盆地的一处泉眼。

△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黄河源头

这股清泉从草丛中缓缓溢出,沿途不断汇聚,变成涓涓细流,穿过裕固盆地,穿过众多的湖泊、草甸和河流,穿过扎陵湖和鄂陵湖,慢慢地呈现出一条大河的模样。

此外,长江的勒玛河、楚玛尔河、色乌河、戴河等源头河流均发源于曲麻莱县,曲麻莱县又被称为“江源之一县”,这里山多水秀,成为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县”正在走向衰落

青海省曲麻莱县——江河源头之一县

高原物种基因库

曲麻雷县地处三江源核心区,平均海拔4500米,北有苍茫的昆仑山,南有巍峨的唐古拉山,西有地势平缓的可可西里,东有蜿蜒险峻的巴颜喀拉山。在巍峨高山之中,众多的湖泊孕育着我国南北两大水系,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水塔”自然景观。

△位于曲麻莱县的“天下黄河之一桥”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之县”。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组织生态护林员在山林间巡逻,并用摄像机记录下大自然中的有趣瞬间:白唇鹿排成队爬上山顶、岩羊在山坡上繁殖、棕熊在河边嬉戏、藏羚羊为躲避天敌而奔跑……

△白唇鹿

其中,被誉为“高原精灵”的雪豹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在当地频繁出现。

雪豹

据了解,当地已查明野生动物、鸟类数百种,其中包括藏羚羊、野牦牛、雪豹、黑颈鹤、金雕等数十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雪莲、红景天等珍贵植物药材。

这个“天边”的小县城,守护着高原的生命。

羌笛为何要责怪杨柳?

春风不到玉门关

唐代诗人王之涣借春风杨柳之意,用“春风不到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来表达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

✍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春风还能过玉门关吗?古人把东风视为春风,但在玉门关遗址所在的甘肃省敦煌市,每年三四月份冬去春来之际,主流风向是西风,而不是代表春天的东风。

但从气温来看,玉门关是可以过春天的,如果连续5天滑均气温达到10℃以上,就意味着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季。敦煌市一般在3月下旬就能达到这个条件。

敦煌的每一步都扬起一粒沙子,它是戈壁、是流沙,更是史诗、传奇和一切壮丽的想象。

“县”正在走向衰落

甘肃敦煌 - 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

“敦,大也;煌,繁也。”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在这里交汇,孕育了举世无双的敦煌莫高窟。

保存有公元4至14世纪的735个洞窟、2000余尊彩塑、4.5万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上规模更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和历史画卷,被誉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

敦煌壁画或宏伟、或庄严,却也暗藏可爱与趣味,记载了一千多年前用树枝做成的“一次性牙刷”↓

唐宋时期的婴儿车↓

小男孩表演“转盘”杂技↓

时髦“格子裙”↓

此外,还有各种壁画,线条流畅,色彩大胆,令人眼花缭乱。一旦看到一幅画,其他一切都会忘掉。在敦煌,美丽和历史触手可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我在这座山里

这里的山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北宋文学家苏轼曾有“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佳句,形容了庐山的雄伟壮丽。

✍人们之所以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除了山脉之外,可能就是因为云雾了。庐山地处低纬度地区,暖湿气流充沛,四周河流湖泊密布,山顶湿润气流受阻,极易形成云雨,使得庐山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笼罩在云雾之中。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北临亚洲之一大河长江,东南临中国之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山、湖、水交相辉映,有“天下之一秀山”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的笔墨韵味,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县”正在走向衰落

江西庐山: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用“人文圣山”概括庐山的地位,它是中国的诗山、山水诗的源头、田园诗的发祥地、山水画的诞生地。

据统计,庐山上有摩崖石刻900余处,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大师都曾在此留下作品,编纂成一部流传千古的珍贵史书。

庐山还是一座由诗歌、散文构成的“文学诗山”,我们熟悉的许多诗句都诞生在这里:李白为庐山留下了“飞瀑直下三千尺,不知是天上落银河”的不朽绝句;张九龄在这里感叹“神山好美,天上水下雾气缭绕”;白居易在庐山脚下写下了长诗《琵琶行》……

还有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熹撰写的《白鹿洞书院规程》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法规之一,成为古代社会教育的标准。

庐山早已从一座自然名山转变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名山。

太阳落山

黄河流入大海

几千年前,王之涣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远山巍峨,黄河奔腾,山河秀丽,用“落日余晖洒满山间,黄河入海流”来概括。

✍鹳雀楼原为一座戍楼,由北周蒲州都督宇文护所建。隋唐时期,鹳雀楼逐渐失去了军事作用,但因周围水山形成的独特风光,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登高胜地。

由于战乱和水灾,鹳雀楼一度被毁。如今,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是仿唐代建筑重建的。这座名塔与当地的辉煌历史相得益彰。

“县”正在走向衰落

山西永济——中国诗人之乡

永济古称“濮阳”,相传为舜都。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心地带。自春秋时期在黄河濮津渡口建浮桥以来,近3000年来一直是秦、晋两国的战略要地。

永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享有“中国诗歌之乡”、“中国诗人之乡”之称。

唐代文人众多,王维、陆论、柳宗元、司空图等都是大文学家;宋代画家众多,王灼、王居正、马远等都是画坛名家;明代官员众多,杨博、韩广、张四维、王崇古等都是内阁首相……

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永济历经千年繁华,在盛世中拥抱时代。

*** 制作了蓝色丝绸腰带

山如玉簪

漓江犹如一条绿丝带,蜿蜒在万千奇峰之间,唐代诗人韩愈曾用“江似绿丝带,山似玉簪”的诗句充分描述了桂林山水之美。

✍广西阳朔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漓江贯穿其中,独立山峰拔地而起,形成独特的“山如玉簪”秀美风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但除了山水,阳朔还是一座“甜蜜”的县城。

“县”正在走向衰落

广西阳朔——中国金桔之乡

阳朔县是我国更大的金橘产区,这里热量充足,雨量充沛,为金橘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每逢冬春,这里一排排金橘树整齐排列,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迎来了甜美的收获。

当地还对金柑品种进行升级改造,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实现了金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据了解,2022年阳朔金柑产量48万吨,产值超过35亿元,种植面积和年产量超过全国一半。小小的金柑成了农民致富的“幸福果”。

在诗歌中

这里有壮丽的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还有我们今天熟悉的县城。

你的家乡隐藏着哪些著名的诗歌和诗句?

你居住的小镇还有古人的踪迹吗?

“县”正在走向衰落

一起来探索吧~

“县城”在走出去,还将继续走下去!7月15日(星期六)16:00,中央电视台 *** 联播与江西站联合推出“县城在走出去”大型综合媒体直播江西站,探访江西宝藏县城。

去南昌红谷滩领略两岸风光,体验千人过赣江活动;去九江、都昌鄱阳湖湿地探秘候鸟、江豚保护现状,看“小珍珠贝”如何撑起渔民产业转型就业“新天地”;去赣州南康探秘家具产业,在“一带一路”的辐射带动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家居制造之都;去“中国门窗之乡”南昌安义,看安义铝型材门窗产业如何走向高端智能化……记者还将在鄱阳、上饶、昌江、景德镇、青山湖、南昌、樟树、宜春等地打卡,直播期间还有“县市”推出文创产品等你来抽奖!

▌本文来源:央视 *** 微信公众号(ID:)

出品/李哲 主编/马文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超变传奇 收藏!夏季诗歌签到计划》发布于:2024-06-29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