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暑假,总有一个频道在播1986年版的《西游记》。粗略计算,这部电视剧已“霸屏”30多年,重播3000余次,平均每人重播三至四遍……杨洁导演在世时曾说,《西游记》拍出来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和唐僧西游记一样,是经历了“九十九八十一难”才拍出来的。

今晚明日,《夜读》将带你解锁“魔剧”背后的故事,发现别样的感动。向传奇经典致敬的更好方式,就是奉献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诚作品。

一个摄影师,一台相机,没有惊艳的特效,

这个团体花了近六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各地。

但现在我们——

你真的明白为什么这首歌一直唱下去吗

“春、秋、冬、夏,还有一连串的起起落落”?

你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吗?

“跋山涉水,肩头白发”才能取到真经?

一切过去就是答案。

央视86版缘何“霸屏”三十余年(上)

撰稿人:《文化十人》梁珊珊

真经一:人情

“神魔皆有人情,鬼神皆通世事。”

“杨洁,如果我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接吗?”

当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洪民生宣布王扶林正在拍摄《红楼梦》后,下面的问题犹如晴天霹雳般轰在杨洁的头上。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阵震惊之后,她脱口而出:

“有钱你就敢,怎么不敢!”

副局长立即说道:“好的!局党委决定,让杨洁拍摄《西游记》!”

20世纪80年代,电视上唯一流行的电影是香港电影《霍元甲》、日本电影《铁壁阿童木》、美国电影《加里森的大猩猩》……

为此,中央提出将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搬上电视荧屏,首批启动的两项工程就是《红楼梦》和《西游记》。

▲杨洁导演与西游记师徒四人

此前,《西游记》的故事已被改编成动画片、戏曲剧目。考虑到这是一部深受上层和大众喜爱的经典名著,唐僧师徒的形象和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杨洁和几位编剧为《西游记》电视剧改编定下了八条原则:“忠实原著,慎重创新。”

杨洁选取原著人物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将其拍摄成连续、独立的故事,并力图让每个故事都各有特色,有自己的主题和风格。比如《捉妖​​记》是闹剧,开心的部分要让人捧腹大笑;比如《三打白骨精》要有悲剧风格,感情的部分要让人落泪……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神魔皆有人情,鬼神皆通人情”让杨洁深受感动。

因此,对西游记故事的改编,最重要的就是让吴承恩创造的师徒四人、神、魔、怪兽、仙、佛、道都带有“人情味”。

杨洁在回忆录《路在哪里?》中写道:

有人认为“人情味”这个词和《西游记》的神话故事毫无关系。错!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如果失去了“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要注重刻画人物,把人情描写得丰富多彩……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

“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如果失去了‘情感’,就失去了灵魂!”杨洁的观点至今仍发人深省。

在所有角色中,电视剧对唐僧的改编更大。

事实上,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独自克服一切困难取到真经,度尽众生,是一位功德无量的文化使者,但为了凸显孙悟空的形象,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贬低了唐僧——他不分人妖,软弱无能。

杨杰要为唐僧“ *** ”。

▲《西游记女儿国》催泪片段

在《三斗白骨精》一集中,唐僧凭借凡人之眼,并不知道孙悟空杀死了白骨精,误以为他们是三个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再加上白骨精伪造的《天书》直接指出悟空是“ *** 凶手”,所以唐僧终于忍无可忍,驱逐了自己的爱徒。临走前,孙悟空还叩头谢恩。

在原著小说中,对唐僧的描写很简单:“唐僧扭过头去不理他,嘟囔一句:我是好和尚,不接受你的礼遇!”

但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王越饰演的唐僧眼含热泪目送孙悟空离去,背景音乐《这点小伤悲吹不去》响起,唱出了唐僧对师徒二人的深情厚爱,却因礼仪而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择。他的眼泪始终未落,直到他转身离去,留下一片缥缈萦绕的风景,映衬着他内心的无奈。

▲饰演唐僧的三位演员

汪粤分享,有一次他在景区拍摄另一部电视剧时,被一群路过的小学生认出。孩子们情绪非常激动,围住他,哭喊着骂道:“坏人!坏唐僧!你为什么赶走孙悟空!”现场一片混乱,剧组甚至无法继续正常拍摄。

但让王越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情绪平复之后,竟然把随身带来的小礼物全部送给了他,孩子们对他的理解和真诚至今让他深感感动。

《西游记》中关于唐三藏最经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莫过于《趣游女国》这一集了。原著小说对唐三藏的描述非常简短,而电视剧中却增加了不少关于唐三藏与女国女王爱情故事的细节。唐三藏求取经书的诚意毋庸置疑,但面对美丽又才华横溢的女国女王的迷恋,又怎能不动心呢?

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当唐僧终于鼓起勇气抬头看这位美人的时候,他目瞪口呆,浑身颤抖,紧张不已,大汗淋漓。

在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女儿恋》一曲伴奏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悄悄问圣僧,我的女儿漂亮吗?”其实超变传奇,原版是“悄悄问哥,我的女儿漂亮吗?”

杨洁将“哥”改成“圣僧”,是因为皇后毕竟是皇后,虽有感情,但还是受身份所限,称呼上的差别,不仅多了几分矜持,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一时的犹豫,并不会影响他求取佛经的决心,反而会让这个人物更加有人性,把握好尺度,才能“慎独创新”。

孙悟空的人物发展亦是如此。

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救了出来,在投宿的农夫家里,唐僧晚上坐在油灯边给徒弟缝制虎皮裙,孙悟空用手挡住风,把油灯移向师父,让他看得更清楚,细节中透露出真相。

在孙悟空去救被黄袍怪兽变成老虎的师父时,原著小说中悟空借机嘲讽唐僧,而电视剧中却只剩下颤抖的声音说出了“师父”。

除了人物、剧情的改编,台词的改编也看出了编剧的用心。

“你们就是猴子派来的援军吗?”

这句《西游记》里的台词,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书中原句是“你们是孙悟空请来的援军吗?”将“孙悟空”改成“孙悟空”,红孩儿的狂妄自大就暴露无遗。

再比如悟空在如来佛手掌的场景,原著小说里是这么写的:“大圣悟空行走间,忽见五根红色肉柱,托着一股青气。便道:此路尽头了,今次回去,如来佛祖会作证,凌霄宫是我本座。他想了想又道:等着!让我留点记号,跟如来佛祖说一声。”

在电视剧中,编剧不仅将其翻译得更加白话,还额外加了几句台词,说道:“这五根柱子肯定是支撑天空的柱子,这里肯定是天空的边缘。噢不,如果这些柱子不坚固断掉的话,天就会塌下来砸到我头上,我得赶紧离开,得留下个记号,免得那个胖老头子拒绝给我钱。”

这样,改编后的台词就让孙悟空显得更加调皮可爱了。

真经二:歌剧之魂

“没学过戏曲就演不好孙悟空。”

要想让《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有人情味,除了剧本的改编打磨外,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演员的表演。

当时电视剧才刚刚起步,而戏曲表演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和经验。传统戏曲融合了“唱念做打”四艺五法、“手眼身步”以及诗书琴画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是古典审美情趣的结晶。在中国,影视表演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戏曲表演融为一体。

中央电视台1986年版的《西游记》之所以有种说不出的东方古典韵味,是因为演员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戏曲功底。尤其是“身段”、眼神、戏曲式的动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

无论是服装、造型、表演,还是武打、舞蹈场面,《西游记》都保留了戏曲的灵魂。

剧组主创人员中,不仅导演杨洁是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总监,副导演荀浩更是出身京剧世家,是京剧“四大花旦”之一荀慧生大师的长孙。在演员阵容上,剧组也吸纳了一大批戏曲演员。

▲兰花指微扬夹馒头的动作,原来可以这么美

《西游记》副导演荀浩说,像孙悟空这种兼具 *** 、人性和神性的人物形象,在国外的电影、话剧、歌剧中都没有现成的造型和表演模式,所以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戏曲。

▲孙悟空在戏台上

饰演孙悟空的演员六小龄童出身于越剧猴王世家,其曾祖父那一代一直演猴戏,其父亲六小龄童则是大名鼎鼎的“南国孙悟空”。

六小龄童六岁起随父习武,1976年考入浙江昆剧学校武术专业。他曾多次坦言,没有学过戏曲,就演不好孙悟空的角色。

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脸谱造型与京剧脸谱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用红色油彩描绘。六小龄童在表演中运用了许多来自京剧“猴戏”的程式化动作、表演手法和绝活。

除了日常摇摇晃晃的走姿、抓挠、盘坐、打棒、偷看、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外,六小龄童还为猴戏贡献了许多独特的“技巧”。

比如第二集《任马公子》中孙悟空去龙宫借宝物,原著中只有简单的两个段落:龙王先拿钢叉、画戟,最后带他去寻找金箍棒。

不过电视剧里的孙悟空,不仅挥舞着叉子,还拿着双锤、钢鞭、画戟,在龙宫里大闹天宫。这套动作其实就是戏曲里的“八字功”。猴戏里的“八字功”,多半是展现孙悟空的顽劣。这些运用到电视剧里的表演中,很自然,看着很过瘾。

▲六小龄童加入《西游记》剧组时,年仅23岁

比如孙悟空偷人参果那一幕,孙悟空与猪八戒一起玩耍时使用的椅子功,也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表演。

饰演猪八戒的马德华是北方昆剧院丑角演员,他在剧中的表演中,还融合了京剧李友春和越剧齐灵童饰演猪八戒的表演手法。

关于猪八戒的演绎,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有发现:早上,人一般都是精神饱满的,所以八戒就把耙子扛在肩上,下午出手,就捧在手里,晚上出手,就把耙子在地上拖着。

饰演唐僧的演员之一迟重瑞生长于北京一个五代京剧世家,从小深受京剧艺术的熏陶,也算是半个京剧演员。

《西游记续集》中饰演沙僧的刘大刚是中国京剧院花脸演员。

饰演观世音菩萨的左大英是湖南省湘剧团的湘剧演员。她曾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自己在电视剧拍摄中运用戏曲的技巧:观世音菩萨如果像真人一样走路,就不美了;如果像戏曲里的青衣一样走路,又太脱离生活;于是她在逼真的走路姿势中加入了一点戏曲的元素,“仙女的感觉就有了。”

除了师徒四人之外,还有无数的戏曲配角。

京剧演员赵丽蓉,在《西游记》中饰演车骑国皇后;

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杨军在《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中饰演化身白骨精的村姑;

越剧演员李玲玉,在《西游记》中饰演玉兔一角;

杨春霞,京剧演员,在《西游记》中饰演白骨精;

京剧演员王凤霞,在《西游记》中饰演铁扇公主;

高玉倩,京剧演员,在《西游记》中饰演高夫人(猪八戒的婆婆);

魏慧丽,京剧演员,山东省京剧院女演员,在《西游记》中饰演高翠兰(猪八戒妻子);

李云娟,京剧演员,京剧大师李和曾先生之女,在《西游记之女儿国》中饰演蝎子精一角……

▲赵丽蓉在《西游记》中的精彩演绎

《西游记》副导演荀浩提到,一开始戏曲演员离开舞台上的锣鼓声会有些不知所措,但时间一长,“铛铛铛铛铛……”的锣鼓声就渐渐内化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西游记》演员的表演挺有“节奏感”。

另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1986年央视版的《西游记》在每一集的结尾,都会出现“四大家子出场”的镜头——唐僧与三位弟子定格在同一画面中。

这其实是传统戏曲表演结束时的标准出场动作,叫“打点”。如果舞台上出现了这个场景,下一个动作就是拉幕。

真经三:能吃苦

“我终于知道被烧死的感觉了……”

在《西游记》中饰演大仙老子的演员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郑容,他还在经典话剧《茶馆》中饰演过常四爷。

虽然太上老君戏份不多,每次出场只有几句台词,但每次开拍前,郑容总是之一个到场,独自默默准备戏份。

他的大部分戏份都要在“天宫”里完成,大量的“干冰”让地面湿滑,拍摄孙悟空去太上老君炼丹房偷仙丹的戏份时,六小龄童不小心摔倒了。郑荣老师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好,不能摔倒,但他坚持留在现场,直到整场戏拍完。

出于对老人人品和艺术道德的尊重,杨洁导演还在很多场戏里聘请了郑嵘担任表演顾问,虽然只是顾问,但他事事参与,每天早起晚睡,钻研剧本,及时给导演和演员们提出表演方面的建议。

机组人员给老人买了茶水给他喝,老人却不肯喝,坚持喝白开水。有一段时间,机组里到处都是老鼠,只有老人的房间没有。后来,杨杰恍然大悟:他的房间里没有吃的,老鼠自然不会光顾他的房间。

剧中偷袈裟的金池长老由程志先生饰演,他诗书画印篆都精通,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但在剧组里为人谦逊,风趣幽默,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为了更贴合角色形象,化妆师用乳胶在脸上贴出很多皱纹,然后用吹风机把妆吹干。整个化妆过程耗时四个小时。程志先生不忍心看到大家等自己这么久,干脆晚上带妆睡觉,第二天妆容完好无损。

不仅对于老牌艺人,杨洁挑选年轻演员也有一个基本标准:能吃苦。

六小龄童回忆起当时因严重近视而产生的苦恼: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但他自己却有600度的近视和200度的散光,摘下眼镜,眼神自然就显得呆滞无神。

为此,他早上看日出,白天看人打乒乓球,晚上点一炷香盯着烟蒂看。直到现在,六小龄童还能盯着一盏灯不眨眼地看二十多分钟。

在《大闹红孩儿》中,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六小龄童用厚厚的石棉衣裹住自己,真的被烧了。他不想用替身,因为他认为替身也是人,被烧的时候会很不舒服。其次,替身无法和他同时做出猴子的一些动作。

拍摄期间,不少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准备好了铲子、沙子、水,等待着六小龄童支撑不住火势的时候,帮助他灭火。

终于,戏拍完了。脸上的猴毛被烧掉了,面具也变形了。导演喊停的时候,六小龄童滚到了一边,躺在地上起不来。当被问到拍那场戏更大的感受时,他坦言:我终于知道一个人快要被烧死了,那种感觉是什么样的了……

在续集中饰演沙和尚的刘大刚说,每天拍完戏,身上都会有“三道沟”:之一道沟是前后挑着五块砖头的担子造成的,肩膀上难免会留下印痕;第二道沟是耳朵上系着两个很重的铜镯造成的,也在耳朵上留下了沟痕;第三道沟是脖子上挂着的五公斤重的佛珠造成的。

杨洁导演生前曾多次表达对《西游记》剧组的感谢:不管主角还是配角,大家都一视同仁,没有保镖、没有经纪人;不管拍摄条件多么艰苦,从始至终没有人抱怨过。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人的一生,

和西游记里的取经之旅很相似。

无论经历过多少磨难,

苦难总是比人跑得更快,在前面等着你;

我们能做的是——

怀着最坚定的信念,我会一关一关地闯过去……』

插图/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其余来自剧照、网络等。

你可能不知道,讲述石猴诞生的戏剧,

海是北戴河,瀑布是贵州黄果树瀑布。

这山是江西的庐山,远景是湖南的张家界。

水帘洞是湖南省冷水河中的一个月亮形洞穴……

更多爆料明晚将揭晓,敬请关注《央视86版为何能霸屏三十余年》(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发布于:2024-05-2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