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它以轻盈灵动的身躯,穿梭于宫殿、博物馆、城镇、大街小巷,穿梭于时空、光影之间,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侧面,呈现隐秘的低级。传统纪录片难以触及或深入挖掘的关键美感。更便捷的快速传播方式——
微纪录片: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
张红云(商丘师范学院讲师)
近日,康巴男丁真在圈内走红。一部三分钟的微纪录片《丁真的世界》在丁真的家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迅速走红,成为各界了解藏族风情的窗口。微纪录片这一诞生于新媒体和短视频时代的全新表达和呈现方式,经过数年的发展,日益成为各大媒体和商业平台青睐的时尚“语言”。各行各业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多彩的中国。
微纪录片《丁真的世界》头像
传统纪录片与短视频碰撞出“微”火花
“雪山、草原、冰川、寺庙、白塔、我的朋友、唱不完的情歌……”《丁真的世界》以一个阳光男孩的视角,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了一个诗意的故事。“仙境”令人着迷。短短三分钟多的微纪录片,不是简单的硬广告,也不是哗众取宠的低级段子,而是一个接地气、栩栩如生、没有距离感的微观视角。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美感。这就是微纪录片和大多数短视频的区别。
90年代有“微纪录片”之说,其特点概括为“制作周期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长度一般为5至10分钟”。2012年前后,微纪录片有了新的表达方式:“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纪录片的制作、传播和营销流程,微纪录片制作周期短、个性化程度高、制作成本低,手机方面生产方法。拍摄、实时传输、实时话题等。” 同期,部分纪录片奖项开始设立“更佳微纪录片”奖,引导微纪录片创作方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时间被匆匆的脚步切割成碎片。静下心来欣赏一部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长纪录片,已经变得越来越奢侈。同时,互联网和短视频技术的发展为短小精悍的视频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亿,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人均日均上网时长达110分钟. 其中,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18亿,占网民总数的87.0%。
在此背景下,微纪录片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目前,无论是各大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微纪录片随处可见,不少商业平台还专门开通了微纪录片频道。以央视为例,《故宫100》、《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微纪录片应运而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与“随心所欲”、包罗万象的短视频不同,拍摄微文档需要一定的艺术手法,对剧本的要求也更高。微纪录片本质上是纪录片,真实性是其基本要求。在演化上,它是传统纪录片与短视频碰撞产生的“微”火花,具有纪录片与短视频的双重特征。微纪录片,一种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艺术形式,用小切口记录生活和社会风云,刻画时代。
微纪录片《之一书记》资料图
记录生活社会风云,拍时代画像
近年来,各类微文档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从美食到夺人眼球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理发师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相、探索未知,呈现自然,关爱社会,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具有重要作用。
美食纪录片一直是更受欢迎的。《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后,美食纪录片呈现井喷之势,微纪录片更加便携灵活,涵盖早餐、小吃、大街小巷、甚至小巷深处。菜品等被挖掘,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呈现,让美食在朋友圈、微信群中“飘香”。美食微纪录片看似是关于美食,实则呈现的是生活和社会。比如高清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众吃遍大江南北,美食、故事、乡愁也在短片中一一呈现。一句“只要早起,就能找到故乡” 开启了很多人的味觉记忆;另一个例子是“街头厨师”。从每一集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生活。《浪子回头》、《滴水之恩》、《开心就好》、《铁娘子的温柔》、《潇洒走一回》,这些作品中的街头小吃店老板都是身边的普通人我们,他们的经历对观众来说就像美味的食物。带来力量。
美食养胃,国宝养目。近年来,聚焦中国国宝和传统建筑的微纪录片也很受欢迎。比如2012年央视推出的《故宫100》,用100集6分钟的短片讲述故宫100座大小建筑的命运,呈现故宫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品以现代多元的方式将故宫建筑的功能、形象和审美价值诠释构建成全息建筑影像系统,成为网友了解“故宫一角”的放大镜。细节。2017年上映《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电影在学术上不恰当和冷酷,没有悬疑夸张。它用文物谈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关注查收”,将美好与精彩浓缩成5分钟的短片,上映之初就引爆了相关话题,“国宝热”延续至今。
除了“会说话”的国宝,还有“会说话”的照片。2016年,新华社推出“国家相册”,依托中国摄影档案馆馆藏照片,聚焦中国近代史上的各种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用微文献讲述中国百年历史和时代的变迁。今年以来,新华社先后发布了聚焦之一书记驻村的《之一书记》、聚焦抗洪抢险的《十名退伍军人》、一部反映农村变迁的电影等微文件。以及农民视角下的农民简朴生活。“在该领域”
反映现实的“轻骑兵”,国际交流的“文化使者”
微纪录片以其轻盈灵动的尺寸,穿梭于宫殿、博物馆、城镇、大街小巷,穿梭于时空、光影之间,触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侧面。它呈现了传统纪录片难以触及或深挖的隐秘低调之美。,并以更便捷的方式迅速传播。此外,微纪录片作为一种受众日益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言,不仅可以发挥特殊时期的“轻骑兵”作用,更可以承担起国际交流“文化使者”的重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走向春天》、《你的背影》、《小火花》、《最美逆行者》等一大批微纪录片,《誓言》、《我们的力量》、《全民战疫》层出不穷。内容精炼、体积小、快速直接、传播方便等特点轻变传奇,发挥了“轻骑兵”的作用。特别是央视推出的《武汉:我战“疫”日记》,以每集5分钟的轻量级视频,直击武汉抗疫真实情况,以记录仪之一视角呈现主题,呈现记者个人视角的主题。
微纪录片在国际交流中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例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总公司等中意媒体同步播出的纪念长安50周年100集4K微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季中意建交周年,以体验场景为主线,每集以5分钟小卷讲述中国古都的前世今生传奇故事意大利与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鉴。影片内容以小见大,突出“微记录、新表达”,
微纪录片,一种新的纪录片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近每个人。记录典型人物,弘扬风土人情,传承文化记忆,聚焦专题,定格多彩中国的精彩瞬间。鲜艳的色彩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处的观众。在微纪录片飞速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必须处理好传统纪录片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两者各有侧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个不应该偏袒另一个,更不能以一个代替另一个。相反,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从多个角度呈现一个多彩的中国。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3日第13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一段三分的微纪录片《丁真的世界》》发布于:2022-12-1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