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结构是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内在表现。 职业不仅代表社会阶层,还包括权利、财务和声望。 对职业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社会流动的方向:壮大中产阶级,加强职业阶层之间的融合,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结构变迁研究一直是职业社会学和劳动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我国不少学者利用抽样调查、人口普查等数据来研究全国或部分地区职业结构的变化,如郭玉强(2005)、张国英、卓彩琴(2009)、杨胜利、李嘉辉(2017)等。接下来,在田大周和田娜(2013)的研究基础上,介绍1982年至2010年我国职业结构的变化。

我国职业结构特点

(一)总体特点

从普查数据看,我国就业人员最集中的职业类别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占比48%,其次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占23%,排名第三的职业类别是商业服务人员,占16%。 上述三个职业类别占所有职业就业人口的87%,其余职业类别约占13%。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职业类别中,种植业生产人员占绝大多数,达到94.63%,其次是畜牧业生产人员,占3.73%。 这种职业分布与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行业属性有关。 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的传统农业性质和我国就业结构过度集中于农村所决定的。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总数为3.46亿人,其中农业就业人员3.26亿人,占94.2%。

在单位负责人专业类别中,企业负责人所占比例更大,占78%,其次是国家机关和工作单位负责人,占6%,事业单位、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所占比例社会团体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占6%。

专业技术人员类别中,以教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构成,其数量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以上。 教学人员比例更高为29.6%; 其次是工程技术人员,其比例也超过20%。 此外,金融业务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也占很大比例,达到7.1%。

在服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职业类别中,行政办公人员所占比重更大,达到60%,其次是保安、消防人员,占27%,邮电业务人员及其他服务人员所占比重为低于10%。

商业服务业人员主体为采购、销售人员,占比58.5%,其次为社会服务和居民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各占比10%以上。 其他专业人才合计比例仅为15.3%。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主要职业类别是工程施工人员。 2010年,他们的就业人数占该职业类别就业人数的18%,其次是运输设备操作员、裁剪和缝纫以及皮革加工人员,其就业人数占18%。 该比例超过该职业类别就业人员的10%。

(二)区域分布特征

我国各职业的就业人口集中在华东地区。 例如,单位负责人的比例占全国的41.1%,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比例占全国的42.6%。 就连农林牧渔业、水利行业的生产人员占比更低,也达到了22.6%。 各职业人口比例较低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该地区各职业人口比例不超过10%。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口分布与经济人口的区域分布有直接关系。 2010年,华东地区经济人口占全国比重更高,占30.5%,而西北地区经济人口仅占全国7.2%。

职业结构变化特点

(一)涉农职业比重持续下降

30年来,我国农林牧渔业、水利行业生产人员比重不断下降。 28年来,这一比例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 特别是2000年至2010年,农、林、牧、渔、水利行业生产人员比重下降。 速度越来越快,平均下降近1.2个百分点。

非农职业中,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以及服务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各阶段增幅明显,变化速度位居前列。 其中,商业服务业人员比重1982年为4.01%,2010年比重有所提高,达到16.17%,提高了12个百分点,是原来比重的4倍; 服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比例也遵循类似的轨迹,从1982年的1.3%增加到2010年的4.32%。

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首脑、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比重变化不大,但总体呈现波动加大的趋势。 专业技术人员比重1982年为5.07%,2010年上升到6.84%。单位负责人比重1982年为1.56%,2010年上升到1.77%。199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他们的比例达到了2.01%。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比例近30年来经历了较 *** 动,先下降后上升。 1982年这一比例接近16%,到1990年和1995年分别下降到15.16%。 %和14.42%,2005年增加到17.79%,2010年增加到22.49%。

从数量上看,可能主导新就业模式的职业是生产、运输工人及相关人员; 从增速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 但目前我国职业就业结构仍以农业就业为主。 农业劳动力基数相当大,每年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从中转移。 作为第二产业的主要职业类别,生产、运输工人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比重并没有明显增加。 因此,真正向产业工人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农业人才的比例相当有限。 目前,吸纳农业职业转移人员的岗位不少来自于素质要求不高的商业、服务类职业,对改善职业结构起重要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变化缓慢。

(二)性别职业结构变化分析

性别构成反映了男女在各职业中的平等就业状况。 总体来看,男女员工性别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且性别差距持续拉大。 1982年、1990年和2000年,男性员工比例高于女性,但男女差距有所缩小。 差距由1982年的129:100下降到2000年的121:100,2010年反弹至124:100。职业性别不平等现象明显改善,但部分职业中男性员工仍占较大比例。 近30年来,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中男女性别比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下跌趋势;下降趋势。 这表明,从业人员中男性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 增加了; 而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男性比例则呈现上升趋势。 尽管出现这种变化趋势,但在某些职业中,男性员工仍然占多数。 此类职业包括单位领导、文员以及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员。 此外,农业人员等职业的男女差距不断缩小。 2010年,性别比例为103:100,相差不大。 商业服务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超过男性。

从主要职业类别看,单位领导中男性比例远超女性比例,但差距正在缩小。 1982年,男女性别比为863:100。 男性远远超过女性。 2000年,这个比例是497:100。 到201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98:100。 男性仍然远远超过女性,但差距比 30 年前要小。 有所萎缩,表明有更多的女性从事此类职业。

1982年至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性别比例发生显着变化,女性比例由低于男性变为高于男性。 1982年,专业技术人员性别比为161:100。 到200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93:100。 到2010年,仍维持在6:100的水平,女性员工多于男性员工。

与单位领导性别比例的演变路径类似,机关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性别比例逐渐缩小,从1982年的309:100下降到2017年的203:100。 2010年,商业服务业男女比例接近。 1982年,男女比例为113:100。 2010年,这一比例已降至93:100。 女性员工数量超过男性。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的男女性别比例近30年来略有变化,但可以看出其缓慢的变化格局,即男性从业人员逐渐退出该职业。 114:100,下降到2005年的101:100。虽然2010年增加到103:100,但与1982年的男女差距相比,仍然可以看出该职业的男性劳动力正在下降,这与我们国家是一致的。 近30年来,大量男性农民工进入城市从事非农职业。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员是近30年来男性员工数量不断增加的职业,男女性别比例不断增加。 该职业中男性工人的比例日益增加。 1982年性别比例为182:100,到2010年线性增加至216:100。

(三)年龄职业结构变化分析

各职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反映了不同职业从业人员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1990年至2010年,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比例也不断变化。

1990年至2010年,单位领导中35-54岁年龄段的员工比例较大,20-39岁年龄段的比例呈上升趋势,40-49岁年龄段普遍维持在35%左右,而50岁及以上年龄段员工比例呈下降趋势。 管理者年轻化趋势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我国实行干部年轻化政策,导致领导干部年龄呈下降趋势;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企业领导人年龄的下降也促进了这一职业的年轻化; 第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创业环境进一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领域,造就了一大批私营企业主,降低了单位领导的平均年龄。

技术人员中,20-49岁年龄段的员工比例较大,占80%以上。 从各年龄段员工比例变化可以看出,20-29岁年龄段员工比例呈下降趋势。 1990年,20-29岁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更高,为35.7%。 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8.5%。 与此同时,30-39岁和40-49岁年龄段的比例不断上升。 两个年龄段的比例之和已从1990年的49.1%上升到2010年的59%。近20年来,50-59岁年龄段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一直在10%左右波动。

服务人员及相关人员中,20-49岁年龄段的员工比例较大,占比超过80%。 从各年龄段员工比例变化可以看出,30-39岁年龄段的比例相对稳定,近20年来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16-19岁的比例则相对稳定。而20-29岁年龄段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商业服务从业人员中,20-29岁和30-39岁年龄段占比更高。 近20年来,两个年龄段的商业服务从业人员占比呈反向变化,其中20-29岁年龄段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与此同时,16-19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年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1990年,员工比例更大的年龄段是20-29岁年龄段,占32.2%。 到2010年,已成为40-49岁年龄段,占比26.6%。 近20年来,总体来看,16-29岁年龄段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比例呈下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非-农业职业。 仅在2005年至2010年间,20-2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即大量农民工开始从非农职业返回农村。 30-39岁年龄段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而4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占比更大的年龄群体为20-29岁和30-39岁。 过去20年来,这两个年龄段的比例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20-29岁年龄段的比例从1990年更高水平的41.4%下降到2005年的25.7%,并上升到2010年的28%。30-39岁年龄段的比例从1990年的29.5%上升到2005年的28%。 2005年为34.9%,2010年下降至34.9%、29.2%。 16-19岁年龄段的从业者越来越少。

通过相关公式计算,我国职工平均年龄从1990年的33.6岁上升到2010年的39.8岁。各职业职工平均年龄和单位领导人员平均年龄较高,但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下降趋势。 从2010年的43.1岁下降到2010年的40.4岁,而其他职业的员工平均年龄却在上升。 这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直接关系。 其中,平均年龄增长最快的是农、林、牧、渔业、水利等行业。 ,从1990年的33.7岁增加到2010年的43.5岁。

(4)受教育程度-职业结构的演变

2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 *** 和社会各界为公民提供了更多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机会。 、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因此各职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由于不同职业类别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不同,不同职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在过去20年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1982年,单位领导人员文化程度仍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2.8%和27%。 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类单位领导的比例越来越高。 到2010年,初中文化程度比重不足30%,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下降至5%。 与此同时,单位领导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呈现线性上升趋势。 1982年,这一比例为6.42%。 到201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39.2%,是原来数字的6倍多。 而到2010年,具有学士学位学历的单位负责人数量达到16.25%,甚至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单位负责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达2%)。

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1982年,专业技术人员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占44.45%。 到2010年,专业技术人员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占比60%以上。 1982年至2010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渐下降,而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例日益上升。 到2010年,本科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26.63%。

上班族受教育程度的变化特征与上述两个职业相似。 1982年,服务人员仍以初中、高中毕业生为主。 到2010年,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47.55%。 即使是本科生,这一比例也接近20%。 与此同时三职业,小学、初中、高中的服务人员比例逐渐下降。

与上述三个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不同,商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仍以初中为主,且初中毕业生在商业服务行业的比例逐日增加。日,从1982年的36.15%增加到2010年的51.66%,超过一半。 与此同时,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到2010年,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 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1982年,农林牧渔、水利行业职工文化程度以文盲、半文盲和小学生为主,到2010年,初中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比例由22%提高到2010年。 1982年增至50.47%。 农、林、牧、渔业、水利从业人员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 到2010年,这一比例仍维持在与1982年相似的水平(37%)。 文盲、半文盲职工比例下降到6.28%。

与商业服务业类似,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学历水平近20年来一直以初中生为主,且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从文化程度从1982年的40.29%下降到2010年的61.25%,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重则从1982年的32.16%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15.3%。以上一直呈上升趋势。 2010年高中毕业生比例达到17.63%,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接近5%(4.9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我国职业结构变化特点》发布于:2023-09-1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