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 这是之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文件中。 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职业教育领域专家,解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提法。

马书超:坚持系统理念,真正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树超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新世纪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论述抓住了主要矛盾。 具体来说,这个说法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这是一个协同创新、优化结构的理念。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能完全被某种类型的教育体系所取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三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育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 、产教融合、科教融合)都是非常经典、系统的概念。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更大的困难之一是结构性失衡。 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多越好。 我们迫切需要坚持系统理念,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人才强国战略,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新时代特征。 报告非常明确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总书记在与第20届广西代表团座谈时,问广西汽车集团国家级技术大师代表郑志明:您的称号按什么顺序排列? 你现在收入怎么样? 这两个问题击中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更大问题。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护士的专业发展很好,而护理人员的专业发展却很困难? 因为职称出来的顺序不一样。 护士按照专业技术人才的顺序,可以一路上正高,工资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护士最多去技术员那里,属于工人编制。 我们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吗? 职业教育有没有前途,取决于能否撬动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从各个方面抓人才。 我认为表达得非常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新八级职工”制度。 在原有“五级”的基础上,底层增加学徒,顶层增加特 *** 、首席 *** 。 如果这个序列能够相当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序列,那么这个系统就完美了。 打通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壁垒,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对等,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 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巨大能量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前景无限、前景广阔。

邢辉:从四个关键词看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邢辉,国家教育行政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讲了教育。 更创新的是,它将教育与人才、技术结合在一起。 “双循环”经济新格局运行中,有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称之为中国现代化的“黄金四个角”:工业、科技创新、人才、教育。 报告体现了教育、人才、技术“三位一体”。

在讨论职业教育时,提到了四个关键词:职业与普通教育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 我们先来说说工作整合。 未来通识教育中是否存在职业课程,未来应用型本科课程与职业本科课程是否存在高度相关性,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另外,未来能否在职业教育高考和普通高考两条轨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国家资格框架的建设更加必要和紧迫。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法提出的一项基本制度。 党的十九大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普通高等学校也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 总书记在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到产教融合。 可见,它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制度。 企业也是办学主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合作,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科教融合是一个新名词。 我的理解是,科技赋能职业教育,或者说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要升级,就必须紧跟科技的步伐。 今年初,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数字教育、智慧教育应该是新的探索点。 是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最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今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再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 这是职业教育战线工作的重要逻辑起点。 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必须挖掘其不可替代的特色。 我国发展具有当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才四十多年。 其类型特征和自身规律还没有揭示到位,其特征还不明确。 新时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也是题中之意。

黄景荣:要把技能人才作为之一资源

黄景荣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术教育专家、综合课程开发专家。

曾任深圳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之一生产力,人才是之一资源,创新是之一动力。 要把技能人才作为之一资源,特别是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统一调配。 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夕, *** 中央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 *** 要把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能空谈人才是之一资源,而是要落实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评价和激励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 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已从2016年底的4791万人增加到2021年底的6000万人,供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截至2017年,我国产业工人约2亿人,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30%,初中级工人占73%,高级工人十分紧缺。 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布为契机,今后应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刚性需求。 全体劳动者要形成职业技能共识:高技能培训、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功、高技能报国。 同时,建议搭建一些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例如,依托 *** 学院,成立高级技能培训学院三职业,采取产学研结合、企校双轨制开展针对性培训。 重点推动岗位“一高四师”(高级 *** 、 *** 、高级 *** 、特种 *** 、首席 *** )素质和能力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我认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同样重要。 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但也同样重要。 到2021年底,全国有技工院校2492所,在校生426.7万人,每年毕业生100万人以上,就业率超过97%。

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我认为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学用结合。 尤其是职业院校和技术院校。 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 无论何种非义务教育高校毕业生,均开展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估,倒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要更加注重技术教育规模,力争全国技术院校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这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难、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陈艳:加强大国技能建设是构建国际技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陈岩,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长三角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 *** 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技能人才年轻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人才。 大国的技能人才和工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从各方面抓人才,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建设,要努力培养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努力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前夕,中央办公厅、国办去年、今年联合发文,着眼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建设团队。 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愿景。

加强大国本领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 *** 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立足于本国民族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状况。”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职业教育共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举办世界上规模更大的职业教育,近十年来培养和为各行各业输送了6100万高素质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全国技能人才总数超过2亿,技能人才占就业总人数的26%以上,我国加快技能的形成,促进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增强大国的技术实力当然更有利于缩小技能差距,推动全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大国技能建设是构建国际技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新发展将继续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近年来,随着企业和产品不断“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半径不断扩大,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的技术联系。 “鲁班工坊”、“汉语+职业教育”等特色项目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并产生了务实成果。

同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能竞赛并不局限于此。 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已连续六届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连续两届第44届、第45届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成绩之一。 今年,他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专项比赛,再次获得冠军。 我国技能竞争力在世界上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国际会议、竞赛、联盟、项目等方式,积极为各国技能发展、技能服务、技能治理、技能合作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潘海生:全产业链建设需要各层次、各类型教育有机融合

潘海生,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科教兴国部分论述了科学、教育、人民。 报告中写道,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这里使用了逗号。 逗号后面就是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生产教育融合、科教融合。 我认为,两者应该并列、相互包容。 这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要通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生产与教育融合、科教融合实现协同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职业教育的表述是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在百年未有之两次大变革背景下的战略设计。 它改变了以前的划分。 分层、分类、独立思考教育发展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准确定位了中国的发展阶段,在两个世纪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将进行中国式现代化,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质量发展立足实体经济,聚焦国内大循环。 国内流通需要打造与国外相对应的全产业链。 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来引领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创新体系如何建设来服务国家未来的尖端产业? 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人们很少将科学研究的使命归结于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但现在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从最初的科研到工程教育再到生产线。 这样一个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需要各级教育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新世纪之初,中国制造仍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 当时我们主要走的是模仿、引进国外产业的道路。 现在要重建以我为中心的产业体系,就要打通产业体系从“0到1”、从“1到N”。 在此过程中,需要各级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及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机融合。 职业融合是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融合,科教融合是教育链和创新链的融合。

2017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就已经提到了四链融合问题,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开展四链融合。链整合。 但此后,各级各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各行其是。 高等教育建立了新工程、新农业和新商业。 职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兴办产业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进行统筹设计。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各类教育的有机协调发展,打造与国内流通型产业链、科技创新链有机融合的教育链。

王吉平:中国式现代职业教育潜力巨大

王吉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一是职业教育贡献令人鼓舞。 中国 ***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的五年和新时代的十年。 思想的发展,民生福祉的伟大成就,包括教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十年伟大变革的历程中,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过程中,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不断拓展,培养了多元化的人才并传承了技术技能。 职业教育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令人十分鼓舞。

二是职业教育地位日益凸显。 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 *** 的使命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世纪的伟大复兴。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显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中,面向所有人、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是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要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重点,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推动经济有效提升质量和合理增长。 毫无疑问,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部署,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呼应。 为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

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更加充足。 从整体结构来看,报告专门设立章节,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放在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进行论述。 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体来看,在职业教育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坚持“三个之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考虑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带动。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具体举措和统筹联动,有望打通跨境最后一公里加强协作,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源。 条件有保证。

彭振宇:实现“一盘两棋”是未来教育战线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彭振宇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指导委员会委员、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受访者提供/中新网发)

我国 ***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政治历史意义的会议。 *** 总书记的报告具有前瞻性、气势磅礴、鼓舞人心。 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的表述发生了重大变化。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不再单独表述,而是一起表述,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和创新,体现了强烈的协同合作思想。

职业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自循环系统。 它是开放的,是一种与各级教育、社会各方面密切相关的教育类型。 是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摆脱各自管一科、一科的自我中心思想,统筹协调国家职业教育(包括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创新,实现“一盘两盘棋”,即职业教育是国盘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是国盘棋。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战线乃至整个教育战线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of be fully , the of types can be , and , can be , and more can be , so as to "Made in China" into " in China". , the of the 's , and a of human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党的二十大对职业教育有哪些新提法?多位专家》发布于:2023-07-1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